第24章 暗巷爪痕·都市的无声颤栗(下)(第2页)
结论与建议:
- 达令港核心区持续存在的环境参数异常具有高度关联性、时空特异性和非自然特征,与近期发生的恶性事件(“达令港事件”)在时间、地点上存在显着重合。异常现象(冷斑、x-gas、次声波、voCs、emf扰动、生物指标剧变)共同指向一个强大、未知的物理存在/过程曾在该区域活动。
- 该存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模式独特而强烈,涉及热力学、声学、电磁学、化学及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的扰动,其能量形式和作用机理远超常规生物或已知技术范畴。
- 强烈建议: 提升事件响应等级,成立跨部门联合调查组(jit),整合环境监测、刑侦、病理及尖端物理分析力量。扩大监测范围,加密监测频率,尤其关注次声波及未知voCs的追踪。对港区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进行定向健康筛查(重点关注神经系统及体温调节异常)。最重要的一点: 所有异常现象的核心,都指向一种对“秩序”本身的、冰冷而暴力的……“侵入”与“改写”。它留下的不是脚印,而是环境本身的“伤痕”。我们面对的,可能并非一个“生物”,而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扰动”。
视角四:猎人谷 · 老矿工杰克·布伦南的壁炉夜话 (口述记录,民俗学者采集)
(场景:猎人谷深处,一座被葡萄园包围的陈旧木屋。壁炉里柴火噼啪作响,窗外是无边的黑暗和呼啸的山风。杰克·布伦南,一位脸上刻满风霜、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八十岁老人,抿了一口浓烈的威士忌,对着前来打听“城里怪事”的年轻民俗学者缓缓开口。)
“孩子,你说城里那些爪痕?那些被冻碎骨头的人?还有那些机器都测不出来的冷气团?”(他嗤笑一声,火光在他深陷的眼窝里跳跃)“城里人总是大惊小怪。他们用机器,用电波,用那些瓶瓶罐罐里的学问……可他们忘了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去‘感觉’这片土地在‘痛’。”
他放下酒杯,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目光投向炉火深处,仿佛穿透了时空。
“这地底下……一直都不干净。不是鬼魂,不是你们想的那些玩意儿。是……更古老的东西。像影子,又比影子重。像石头,又比石头活。我们老矿工……管它叫‘地窖里的东西’(the thing in the Cellar),或者……‘吞影者’(the shadow-eater)。”
“我爷爷那辈儿,在更深的矿脉里挖煤。他们传下话,说有些巷道……不能进。不是怕塌方,是怕……‘惊醒’。他们说,那些废弃的、最深最黑的巷道尽头,岩壁摸上去……是冰的。不是水汽的凉,是透进骨头缝里的、能把灵魂都冻住的‘死冷’。在那样的地方干活,铁镐凿下去,声音是‘闷’的,好像被什么东西……吸走了。”
“最邪门的是……”(老人压低了声音,屋外的风声似乎也小了些)“他们说,偶尔……非常偶尔,在绝对寂静的深夜里,在那冰冷岩壁的后面……会传来声音。”
“不是滴水声,不是岩石开裂声。是……‘刮擦’声。”(老人用指甲在木椅扶手上缓慢地、用力地划了一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一下,又一下……慢得很,但力气大得吓人。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比石头还硬的岩层后面,用爪子……不,用比爪子更硬、更冷的东西,在‘挠’。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