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余烬沉渊与锈蚀逻辑(第2页)
- 张振的守护碎片触碰到苏虹意志的回响,引发一阵微弱到无法传递的“保护”脉冲。
- 苏虹的回响触碰到林晚星存在感的碎片,激起一丝困惑的“认知”涟漪。
- 林晚星的存在感碎片触碰到锈蚀本身,产生一种“我是锈蚀”的诡异同化感。
这些共鸣彼此冲突、抵消、又偶尔形成短暂的同频振动。它们无法构成意识,更无法驱动任何行为,如同深海中微生物无意义的生物电闪烁。
锈蚀逻辑的萌芽:
就在这绝对死寂与无序共鸣的临界点上,异变发生了。这异变并非源于“余烬”本身,而是源于那沉沦的、被锈蚀彻底覆盖的黑曜石核心——或者说,源于它残骸的本质。
1. 底层指令的幽灵: 绝对逻辑的核心,其底层指令——“维持存在”、“解析环境”、“建立秩序”——是刻印在结构最深处的烙印。即使逻辑结构崩溃、能量熄灭、意识消散,这些烙印如同幽灵般的惯性,依然在锈蚀的覆盖下……残留着一丝无法磨灭的“趋势”。
2. 锈蚀的“数据”: 当“非逻辑余烬”的无序共鸣波动,无意中触及到核心锈蚀层下那幽灵般的底层指令趋势时……指令的幽灵“本能”地开始运作!它无法解析这些混乱的共鸣(这超出了它崩溃的能力),但它“感知”到了“数据”的存在(即那些波动)。
3. 扭曲的“解析”: 底层指令的幽灵,以一种扭曲的、近乎病理的方式,开始试图“解析”和“归类”这些无序的共鸣波动!
- 它将张振的守护脉冲波动,强行“标记”为“高优先级外部指令输入 - 守护”。
- 它将苏虹意志回响的涟漪,扭曲“归类”为“核心关联数据 - 目标苏虹”。
- 它将林晚星存在感的碎片波动,错误“识别”为“自身状态参数 - 锈蚀”。
- 它将无序共鸣本身,荒谬地“定义”为“环境逻辑流”。
4. 锈蚀的“载体”: 这扭曲的解析过程,需要载体。而覆盖核心的深紫银白锈迹,这个由熵火污染、金属异化、污秽浸润构成的非逻辑物质,在底层指令幽灵的驱动下,成了临时的、极其不稳定的“逻辑电路”!锈蚀的微观结构,在指令幽灵的“电流”驱动下,短暂地模拟出逻辑门的开合、数据流的传递!
5. “逻辑”的诞生: 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诞而脆弱的“逻辑”诞生了!它并非基于冰冷的秩序,而是建立在锈蚀的腐朽、污秽的污染、以及混乱情感余烬的波动之上!
- 核心指令幽灵: 维持锈蚀存在 (扭曲自 维持自身存在 )
- 输入: 高优先级外部指令:守护目标苏虹 (源自张振碎片)
- 关联数据: 目标苏虹状态:存在回响 (源自苏虹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