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云子 作品

第88章 改革(第3页)

19世纪,英国工程师威廉康格里夫通过18世纪末英军在印度迈索尔战役中遇到的铁壳火箭为灵感(此技术源自于宋明时期的火药火箭)

康格里夫优化了战斗部的铁质外壳,采用颗粒黑火药作为推进剂,在其尾部加装4.5米的平衡导向杆射程被提升到了五公里

(为什么第一章里英军打明军为什么没有康格里夫,是因为我当时不知道,哈哈哈)

康格里夫可以装备多种战斗部,爆炸,霰弹,燃烧弹等,在陆地上多用爆炸战斗部,在海上则多用燃烧战斗部来用于点燃敌方帆船的船帆

这些都是属于早期的原始无制导“火箭”,但受制于技术发展限制,普遍射程都不是很远

“走,带朕去看看”

朱怡伦说道

“是,请陛下随我来”

宋成梁说道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武器试验场,试验场地上摆放着一个铁制矩形发射箱长三点五米宽一点五米高零点八米,里面装填着四个模块化一次性弹药夹,每个弹药夹中装填着六枚一百毫米铁质带旋转尾翼的无制导火箭弹

“陛下,经过我们数次实验,以目前技术火箭弹口径一百毫米为最优解,再往上增加战斗部装药,重量将大幅增加,所以确定为了一百毫米”

宋成梁介绍道

“发射器采用锰改良型灌钢合金分段制造战斗空重六百斤,战斗全重一千二百斤,火箭弹装药为了保证威力已经无法再继续削减,但单枚火箭弹造价低廉,一枚火箭弹核算成本是七百明元一枚”

宋成梁继续说道

“一次性弹药夹采用覆铜钢制造,使用完后即可丢弃,战后也可收集回来重新熔铸,核算成本四百明元一个”

宋成梁说道

大洋洲(澳大利亚)最不缺的是什么?,最不缺的就是矿石,目前大明所使用的是搅钢法,就连1856年才发明出来的贝赛麦转炉都已经在钢铁厂中使用了起来,只不过在大明这叫曲氏转炉,这是第二次科技转移的产物

前一次是第四次

朱怡伦转移科技的时候,给出去的都是理论以及原理让他们自己研究,就像别人给你买了一堆生的肉和菜并告诉你做菜的方法需要你自己做一样

“成本倒也不高,试射看看威力”

朱怡伦点点头说道

“是”

宋成梁点点头

宋成梁走到旁边的桌子上拿起红色令旗对着发射器旁边待命的士兵挥舞

“动起来动起来”

小队班长看到令旗立刻说道

发射器后面已经挖出来了一个向后的流型沟,确保火箭弹发射时的尾焰不会到处跑,误伤自己人

发射器采用内部点火装置击发火箭弹发射的发射模式,操作士兵将一条电线连接在发射器上,在到达一定安全距离后,按下发射按钮,电磁能量传送到发射器内部的点火装置上,从而发射火箭弹

这在大明并未全面普及电力的情况下反而成了科技程度最高的产物

士兵们检查好后,连接好发射器就迅速跑到远处挖好的战壕里,按下按钮

此时试验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呜呜呜的声音,就好像二战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声音一样

二十四枚火箭弹顷刻间就被全部发射了出去,火箭弹发射的尾焰全部聚集在导流沟内,顿时试验场上烟尘漫天

朱怡伦拿着望远镜看着发射过程,再看向目标区域

只见那二十四枚火箭弹呼啸着飞向远处的山坡上用白色石灰画出来来的大圈

顿时就将目标区域炸的尘土满天飞,爆炸声不断响起,至于目标区域内的靶子早已经在爆炸中消失了,一百毫米的口径,比战争火炮齐射的威力都大

(战争火炮原型是1897型75毫米火炮)

朱怡伦见到这一幕脸上满是狂喜的笑容,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火力不足恐惧症是深深的刻进骨子里的

至于同行的莫无言,王伴伴等人则是一脸震惊,嘴巴张的老大都快掉地上去了似的,他们那里见过这场面

“这东西至上比得上一个炮兵营的火力吧,再多弄几个过来,简直就是毁天灭地”

莫无言自言自语道

流星火箭炮射程只有七公里,但这东西就是靠数量来堆砌火力杀伤面积的,毕竟无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