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212章 折腾与求稳

(几天后,乙生在东篱下见到甲翁,见他正摊开《商君书》和《盐铁论》一同研读,庭院中还放置着计时的沙漏,便上前说道) 乙生:前日承蒙先生教诲穷困与通达的道理,我昨夜读《商君书》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句,忽然有所思考——先生之前所说的"穷求折腾",这道理是否也适用于变法之士?又听说西方人常讲"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似乎与"富求稳"的说法有所矛盾,希望先生再为我解惑。

甲翁放下书卷笑道:你能触类旁通,很好!这"折腾"并非盲目行动,实在是身处困局时寻求改变的道理,这道理不仅适用于平民百姓,更体现在治国理政之中。从前商鞅在秦国为相,徙木立信,废除井田制、开辟阡陌,这难道不是对旧制度的折腾吗?但《商君书·更法》中说:"前代的教化各不相同,应当效法哪一代的古法呢?历代帝王的制度并不重复,应当遵循哪一朝的礼制呢?"这正是用折腾来打破衰败腐朽的困局。更有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群臣纷纷劝阻,赵王说:"如今我要推行胡服骑射来教导百姓,世人却非议我,该怎么办?"这也是在服饰与军事上的折腾,最终使赵国称雄于三晋之地。至于墨翟,生逢乱世,反对儒家礼制,创立"兼爱非攻"的学说,率领弟子奔波于列国之间阻止楚国攻打宋国,这难道不是用折腾来追求天下安定吗?这三个人都明白,固守旧制就像抱着腐朽的木头渡河,不折腾就会国破家亡,就像:

- 悬崖上的孤松:太行山脉的深谷中有松树生长在危岩之上,石缝之间仅有寸许泥土,云雾终日环绕山腰。它的根须必须在岩隙深处折腾,如同铁爪抠入青天,才能得到点滴泉脉;它的枝桠必须在狂风中折腾,向东南倾斜了三百年,避开西北的凛冽寒风千回百转,才能得到半寸阳光。如果安于石缝而不折腾,早已被崖间的冰霰冻裂树皮,连山雀衔来的种子也会嘲笑它僵如枯骨。

- 荒原上的孤狼:漠北连年遭受旱魃侵袭,野草枯黄如燃烧过的柴薪,狼群分散成单骑。有一匹狼独行于戈壁之中,看到水洼龟裂如甲骨,便在沙丘之间折腾,前爪刨开三尺烫沙,用鼻息嗅得湿土的气息;遇到野驴奔过,必定追逐它们的踪迹百里,即使舌头垂落如深红色的幡旗,仍咬紧牙关追至绿洲。如果守着枯井而不折腾,等到朔风卷雪之时,早已成为冻僵的尸体,供秃鹫啄食眼窝。

- 寒江上的独舟:黄河发生凌汛之时,冰排如山般压向岸边,有位船夫独自驾着扁舟。船桨击打冰块如碎玉般作响,左舷避开棱角分明的冰棱,右舷挡住旋转的冰涡,船头在冰缝开合处折腾,若稍有迟缓就会被巨冰夹碎。夜晚宿于冰窟之中,用斧头凿开船周的坚冰,水声叮咚如同捣砧,折腾到天明才能前进寸许。这并非喜好冒险,实在是江神索命之际,不折腾就会让舟中的粟米与尸骨一同沉入河伯的府第。

西方人哥伦布四次远航,屡次遭受王室冷遇,仍在大西洋的浪涛中折腾,最终发现新大陆;爱迪生在实验室中用千种材料折腾试验,才得到电灯的光芒;马斯克制造火箭时数次爆炸,仍在spacex工厂中折腾,最终完成火箭回收的壮举。这些都是穷困者通过折腾来破局,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易服饰的道理同出一辙。

乙生拍掌赞叹:先生用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易服饰、墨翟阻止战争来证明折腾的必要性,又列举西方人哥伦布、爱迪生、马斯克为同类事例,真是贯通中西。但我听说《庄子·秋水》中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富贵者追求安稳,岂不是与"无限的知识"相违背?近来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以"谨慎投资"立族,洛克菲勒建立标准石油时也注重控制风险,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

甲翁抚摸着沙漏说:你知道《管子·牧民》中"粮仓充实了,百姓就懂得礼节",但可曾听说《管子·轻重甲》中"万乘之国,必定有万金的商贾"?财富积累到万乘之国的重量,必定如履薄冰。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收集天下的兵器铸成十二金人,这是在武备上追求安稳,却不知民怨如沸腾的开水,在修建长城和阿房宫上折腾,最终导致二世而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龙舟巡游上折腾,不顾国力的根基,最终使烽烟四起。更有明末的晋商,富可敌国却在官商勾结上折腾,清军入关时全部遭到查抄没收;荷兰"郁金香泡沫"中,富商们在期货投机上折腾,一夜之间千金散尽。这些都是不懂得"稳"是富贵者根基的道理,就像:

- 千丈高台:姑苏有位园主在虎丘修建楼阁,地基深五丈,使用万担太湖石。匠人想要建起三层飞檐,园主说:"先稳固地基,再从事雕镂。"于是用铜汁浇灌石缝,用铁箍束缚柱脚,折腾半年才立起第一层。等到楼阁建成百年,倭寇来犯时炮弹击中飞檐,整座楼阁岿然不动如山岳,这正是根基稳固的缘故。如果初建时在琉璃瓦当上折腾,不顾柱下的蚁穴,早已被风雨掀翻屋顶,如同元代某座商楼,装饰金玉却地基松垮,一夜之间坍塌,掩埋万千宝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万斛海船:泉州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船舱分为十三隔,木板厚三寸并夹有麻筋。每次出航前,船工必定在舱底的压载石上折腾,左舷增加百斤则右舷减少五十斤,观察罗盘指针的摆动才确定;遇到暴风雨时,宁可将货物抛入海中,也必定在封闭舱门上折腾,用桐油灰涂缝到水泼不进。这并非爱惜船只,实在是知道万斛之舟,一舱漏水就会全船覆没,如同明代某艘商船,贪图多载丝绸而疏于舱检,到台海遇到礁石,十三个船舱九个进水,千箱明珠随船沉入黑潮。 - 百年老树:徽州古村有一棵银杏树,树干周长十丈需要八人合抱。村中老人说它当初还是幼苗时,山民想要砍伐作为柴薪,有智者说:"留下它在风雨中折腾,日后必定成为村庄的镇物。"如今树身有三尺长的雷劈痕迹,但每年春分必定折腾出新枝,北枝焦枯则南枝萌发,东桠折断则西桠生长,大概是它的根深入泉脉,虽然遭受天刑却稳如磐石。反观邻村的古槐,十年前遭受虫蛀,村人不想着灌药固根,反而在筑亭绕树上折腾,不到三年,树心空朽而倒,还能听到它倒下时声如哀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