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197章 源流对话(第2页)

计然:若遇天时不顺,如旱涝虫灾,当如何?

陶朱:《越绝书》载,越王勾践用计然之策:“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引《史记》)此乃预蓄以待天时也。又有李悝“平籴法”,丰年收粮,灾年赈济,使民无饥馁,此亦开源之术。

三、节流篇:守财之道

(一)节用去奢

陶朱:昔者墨子见楚惠王,曰:“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引《墨子》)吾尝游楚,见其宫殿壮丽,耗费巨万,而百姓饥寒,此乃“竭泽而渔”也。反观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虽严苛,然国库充实,终成霸业。(引《商君书》)

计然:节俭固善,然过犹不及。

陶朱:子不闻《盐铁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节俭非吝啬,乃去其奢靡,存其必需。昔者晏婴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而齐国大治。(引《晏子春秋》)此乃节用之典范。

(二)量入为出

陶朱:昔者范蠡居陶,“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引《史记》)吾每岁计收入之数,分为三:一为衣食之需,一为经营之本,一为应急之备。如此,则虽遇凶年,亦无虞匮乏。

计然:若收入不敷支出,当如何?

陶朱:当减其不急之务。昔者赵简子欲铸大钟,大夫窦犨谏曰:“钟大则费财,财费则民怨。”简子从之,遂罢铸钟。(引《说苑》)此乃量入为出之例也。

(三)杜绝浪费

陶朱:昔者管仲相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引《管子》)然若浪费无度,虽富必贫。吾尝见某富商,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未及十年,家道中落。此乃奢侈败家之鉴。

计然:然如何杜绝浪费?

陶朱:当立制度。昔者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使土地私有,百姓爱惜地力;又“统一度量衡”,使交易公平,减少损耗。(引《史记》)此皆杜渐防微之术。

四、开源节流之辨

(一)开源为进取,节流为守成

陶朱:开源如种树,需深耕厚植,待其生长;节流如剪枝,需去其冗杂,保其精华。昔者晋文公复国,“通商宽农,懋穑劝分”,既拓财源,又节用度,故能称霸中原。(引《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