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止痴(第2页)
我惊觉道:“先生说痴的本性本自空幻,如同金矿含砂,然而世人迷惑于痴的表象,如同飞蛾在茧中,自我束缚困窘,请问止息痴念的方法,应当从何处入手?”
先生指着窗外渐渐融化的冰棱,见水滴落在石钵中发出清响,便说:“止息痴念如同融化冰棱,并非用火逼迫,而是等待春阳到来。其关键有三:一是‘破执’,二是‘明理’,三是‘见性’。破执如同解结,先要知道结系在何处。从前沩山灵佑问弟子‘百丈先师说什么法来开示众人’,弟子说‘说即心是佛’,灵佑说‘这不过是哄小孩不哭的话’,后来弟子说‘非心非佛’,灵佑说‘这是止渴却饮毒酒’,最终说‘平常心是道’,这是层层破除执着。明理如同点燃灯火,灯光明亮则室内没有阴暗角落。程颐看见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周易》,说‘贤德啊,连牛也在受持经典’,这并非戏言,而是知道‘道在日常生活中’,痴人却偏偏认为道需要远求,如同缘木求鱼。”
稍停,先生取来案头的古镜擦拭,镜光莹然发亮:“见性如同磨镜,镜光明亮则万物到来都能清晰映照。六祖慧能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因为知道‘住’即是痴的根源,‘无住’则痴念灭尽。你看这面镜子,尘埃厚重则照物不清,痴念厚重则心神不明。《楞严经》说‘如同有人用手指指向月亮给人看,那人应当顺着手指去看月亮,如果反而盯着手指,以为手指就是月亮本体,这人岂止是丢失了月亮,连手指也丢失了’,痴人就是把手指当作月亮的人,不领悟‘手指’是标示月亮的工具,‘月亮’是自心的光明。”
我说:“‘破执’‘明理’的方法,弟子听闻了,然而‘见性’一事,如同在太虚中捕捉风,应当如何着力?又世人痴于‘长生’‘永固’,如秦始皇求仙问道,隋炀帝修筑宫苑,这种痴念最为坚固,如何破除?”
先生引我到窗前,指着梅枝上的残雪说:“你看这雪,落在花上则洁白,落在土中则湿润,何曾有‘永恒存在’的雪?秦始皇的痴,在于‘执着有’;隋炀帝的痴,在于‘执着成’。见性的关键,在于观照‘无常’。从前达摩面壁九年,观照‘心外无物’;傅大士倚着松树,忽然领悟‘山河大地,全都显露着法王的身相’。观照无常如同剥笋,层层剥去,自然得见笋心。你若看见富贵如同朝露,功名如同飘蓬,恩爱如同梦幻,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因妄想而执着实有,不能证得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误用各种妄想,这些妄想不真实,所以才有轮回’,轮回即是痴的果报。”
先生又指着庭院中的老梅说:“这梅树已有百年,花开花落,枝干常年存在,然而枝干也并非永恒,春雨来时则润泽,秋霜降时则枯槁。世人痴于‘自我’,如同认定梅花的落瓣是永恒;智者知道‘自我’如同梅花的影子,随外物显现形态,本无实体。从前张载说‘活着时,我顺应世事;死亡时,我安宁归息’,这并非消极,而是知道‘痴’在于‘强行挽留’,‘悟’在于‘顺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