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89章 想欲问答(第2页)

达士抚掌称善:“哲翁道破玄机!世人误以为‘满足’是‘得尽天下万物’,却不知《列子·天瑞》说:‘天地没有完备的功能,圣人没有全能的本事,万物没有完全的用处。’ 宋荣子‘举世赞誉他也不更努力,举世非议他也不更沮丧’(《庄子·逍遥游》),并非对声名没有欲望,是知道声名的界限;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并非不追求安逸,是追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欲望的满足,在于‘适合本性’而非‘穷尽外物’。”

学子疑惑道:“敢问哲翁,如何做到‘知足’?”

哲翁肃然道:“首先在于‘明了天命’。《论语·颜渊》说:‘死生有命运主宰,富贵由天意安排。’ 并非说听天由命,是分辨‘可得’与‘不可得’。孔子‘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知道权势不可强夺,所以向自己求道;屈原‘早晨饮用木兰上的露珠,傍晚咀嚼秋菊的花瓣’,知道俗世不可苟合,所以在本性中守贞。其次在于‘反求自身’,《孟子·离娄上》说:‘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求之于自身,欲望就在自己掌控中;求之于外物,欲望就会奴役自己。”

学子又问达士:“先生认为什么方法可以止息欲望?”

达士望着云卷云舒,悠然道:“应当学习‘水的自止’。《庄子·德充符》说:‘平静,是水停留时最美的状态。它可以作为准则,内心保持平静而外物不能摇荡。’ 水静止就清明,欲望止息就安定。谢灵运‘寻山陟岭,必定到幽深险峻之处’,并非对仕途没有欲望,是放情山水来止息权欲;王维‘晚年只喜好清静,万事不挂心’,并非灭除欲望,是归心禅悦来止息俗欲。止息欲望如同止水,并非不流动,是流动而有归宿。”

第四章 古今镜鉴

哲翁忽然指向案上残卷:“看这《史记·货殖列传》,子贡‘车马相连,带着束帛重礼去聘问诸侯’,富可敌国,却‘常常在鲁国、卫国担任国相’,是欲望在于经纬天下,并非仅仅积累财富;而邓通得到汉文帝赏赐铜山,富甲天下,最终饿死街头,为什么?前者用欲望辅助志向,后者用志向殉葬欲望。《盐铁论·错币》说:‘明智的人根据时势变化,智慧的人随着事情制定法则。’ 制约欲望而非被欲望制约,才是智者。”

达士摇头叹息:“更有甚者,把欲望当作沟壑,最终导致灭顶之灾。隋炀帝开凿运河,修筑东都,欲望穷奢极欲,然而‘用尽南山的竹子,书写罪恶也写不完;决开东海的波涛,流淌恶行也流不尽’;宋徽宗嗜好花石,修筑艮岳,欲望揽尽天下奇珍,最终导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尚书·周书》说:‘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志向。’ 玩,就是沉溺,沉溺于欲望就如同抱薪救火,柴不尽,火不灭。”

学子慨然道:“今日听闻二位先生之言,如临深渊。世人追逐欲望,恰似用瓢舀海水,海未枯竭而瓢先毁坏;用绳系风,风未停止而绳先断裂。然而当此世风浮躁,物欲横流,我辈应当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