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53章 从小生意做大做强(第2页)

甲:我也想提升酒铺品质,但成本有限,能怎么办?

乙:可以学学"陶侃运砖"的办法。晋代陶侃当广州刺史时,每天搬砖锻炼意志,后来成了栋梁之材。某面馆老板每天记录顾客口味,发现北方人爱吃辣,就推出"麻辣牛肉面",现在成了区域品牌。我朋友开干洗店,发现顾客常忘取衣物,就设短信提醒,复购率涨了三成——这就是"小改进,大不同"。

三、破局之道:危机中的商机转化

甲:今年疫情,我酒铺客流减半,邻居菜贩改行送菜上门,生意反而好了,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乙:《周易》说"事情到了绝境就会变革,变革才能通达",商道也是如此。明末战乱时,徽商程家茶栈茶叶滞销,就把茶叶磨成茶末做成"茶膏",方便携带,后来成了军需佳品。某旅行社疫情期间转型做"云旅游"直播,积累了百万粉丝,这就是"危机藏转机"。

甲:转行风险太大,有没有别的办法?

乙:可以学学"围魏救赵"的策略。齐军攻魏时,孙膑不直接救赵,而是攻打魏都大梁。某服装店客流少,就办"穿搭讲座"引流,讲座不卖衣服,但来的人大多成了顾客。某烘焙店疫情时推出"diy蛋糕材料包",顾客在家做好发朋友圈,反而成了网红——这就是"曲线救国"。

甲:您这么一说,我想起某文具店兼营自习室,看似不务正业,其实是为了聚客,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乙:没错。《史记》记载吕不韦"奇货可居",初见异人时就知道他是秦王孙,用金钱铺路,最后成了相邦。现在的便利店代收快递、某咖啡店设共享办公区,都是这个道理——小生意做大,常常要在主业外找增值点。

四、规模之术:从单店到连锁的跨越

甲:某粉店老板说,开第二家店时管理混乱,亏损了半年,这种困境怎么破?

乙:得学学"胡麻散"的配方思路。《本草纲目》记胡麻散要"炒香、研末、蜜丸",步步有章法。清初同仁堂,乐显扬先定下"炮制再繁也不省人工"的规矩,后来开分店都按这个标准,终成百年老店。某餐饮连锁先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再招加盟商,这就是"先标准化再扩张"。

甲:标准化说起来容易,像某凉皮店想扩张,却因为辣椒油配方难复制,一直不敢开分店。

乙:可以学学"陶朱公七术"。范蠡经商有七招,"干旱时囤船,洪水时囤车",这是预判趋势。某烧烤店把秘制酱料做成料包,培训店员按克数调配,现在开了百家店。某美甲店创"五分钟卸甲"标准,把流程拆成12步,新手七天就能上岗——这就是"把手艺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