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真正的高手是无中生有(第2页)
林薇展开3d建模图:"陈师傅您看,我们用纳米级激光雕刻,在漆层之间预留0.1毫米的走线槽,就像《髹饰录》里说的'巧法造化',既不破坏胎体,又能让纹样随光线变色。"
王工递过柔性屏样品:"这种材料比蝉翼还薄,附着力测试显示能承受1000次弯曲。您还记得《天工开物》里'过糊'工序吗?我们研发的粘合胶,黏性比传统米胶强三倍,却完全环保。"
陈老师傅戴上老花镜,指尖轻抚过屏显的莳绘纹样,忽然笑道:"有点意思,当年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看来老手艺确实要遇上新器物。"
接下来的三个月,实验室的恒温箱里同时存放着漆器胚体和电子元件。某个台风夜,当林薇调试第八代样品时,突然发现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异常——福州梅雨季的高湿度竟让漆器产生独特的冰裂纹,与屏显的宋瓷开片纹样完美呼应。
"王工!你看这个!"她抓起记录本冲向隔壁实验室,"湿度触发式纹样变化,这不就是《考工记》里'天时地气'的现代演绎吗?"
王工盯着监测屏幕,突然拍案而起:"我们可以做个'气候感应首饰'系列!在敦煌壁画元素里植入温湿度传感器,让飞天的飘带随环境变化色彩,这比单纯的智能手表有意思多了!"
三、化虚为实之术
产品打样成功的那天,恰逢广交会开幕。当模特抬手展示腕间的脱胎漆器手镯,屏显的《千里江山图》纹样随动作流淌变幻时,展位前瞬间挤满了外商。
"这是魔法!"意大利买手安娜举起手镯对着灯光,"你们怎么让宋代青绿山水在漆器上'活'过来?"
林薇调试着App界面:"就像《孙子兵法》说的'兵无常势',我们把传统纹样分解成数据模块,用户可以自己组合成新图案。比如用手机拍摄晚霞,系统能自动生成同色系的缠枝莲纹样。"
然而量产难题很快浮现。当第一批订单达到五千只时,漆器厂的老师傅们每天只能完成二十件胎体。张主任拿着成本核算表直摇头:"照这个速度,交货期要拖到明年,而且单只成本比售价还高30%。"
"得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工艺。"王工连夜画出自动化生产线草图,"《商君书》讲'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我们可以3d打印胎体雏形,再由匠人进行关键的裱布和髹漆工序,这样既能保证工艺灵魂,又能提升效率。"
林薇翻出《营造法式》的模数化理念:"对!就像宋代建筑用'材份制'标准化构件,我们把漆器分解成十八个标准模块,让机器完成重复性工作,匠人专注艺术创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