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选择成为富有(第2页)
青年指了指书卷中“范蠡三散千金”的记载:“像陶朱公这般‘散财’,反能‘聚财’,是不是因他‘选’了‘让财富流动’?”
长者颔首:“正是。《大学》‘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他散的是‘凝滞之财’,聚的是‘人心之道’——就像这竹林间的风,越‘选择’无拘无束地流动,越能吹绿满山新竹。”
第三问:选“独行”还是选“共富”?
青年忽然想起市井见闻:“可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选择富有’是否注定要‘单打独斗’?”
长者指尖划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弦音:“你看胡雪岩开‘胡庆余堂’写‘戒欺’,张謇办实业兴教育,他们选‘富’,从来不是‘一人之富’,而是‘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尚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真正的‘富有之选’,必合‘民之所欲’——就像这七弦琴,单弦难成曲,众弦和鸣方得《高山流水》。选‘独行’者,路越走越窄;选‘共富’者,道越走越宽。”
青年抚卷而叹:“原来‘选择富有’,竟是‘选择’与他人‘共生共荣’?”
长者笑指竹林:“你看这竹子,根须在地底相连,一株挺则万竿立——古人‘富而好礼’的智慧,本就是‘选’了‘让自己的富,成为他人的路’。”
三、定选:当“选择”落进“行动”的竹节
暮色漫过竹梢时,青年忽然从袖中掏出一页纸:“先生,我写了‘富有之选’的践行清单,您帮我看看——”
长者接过,见纸上写着:
1. 选“深耕”而非“跟风”:每日花1小时精进核心技能(仿白圭“择人而任时”);
2. 选“记录”而非“挥霍”:每月绘制“财富流向图”,确保50%收入流向“成长”与“利他”(学犹太“财富三分法”);
3. 选“守心”而非“比心”:每周静坐1次,问自己“此刻的欲望,是‘需要’还是‘想要’”(效颜回“三省吾心”);
4. 选“小善”而非“空谈”:每年参与1项社区公益(承陶朱公“散财济民”之志);
5. 选“长期”而非“速成”:床头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醒自己“富有的年轮,需逐年生长”。
长者指尖划过“十年树木”四字:“《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你这‘选择’,暗合‘树富’之道。你看这竹子,前四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却能每日窜高30厘米,因它把‘选择’埋进了‘向下扎根’的时光里。”
青年望着竹节上的“节疤”:“这些‘节’,是不是就像‘选择’时的‘取舍’?每过一道坎,就多一份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