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闲时生财(第2页)
二、善用:把碎片时间磨成“趁手利器”
(一)从“苏东坡制墨”到“沈括着书”:闲时宜“积势”而非“逐利”
王顺(斟了杯茶,茶汤映着荷灯):秀才您知道么?苏东坡贬居黄州时,穷得买不起好墨,便自己琢磨制墨之法,连松烟配比都记在《东坡志林》里——后来他回京任职,这“东坡墨”竟成了文人雅物。闲时赚钱,最怕“只盯着铜钱响”,不如学他“借事长本事”:您帮人写贺帖时,多琢磨富商喜好的字体、用词,日后便是“定制文墨”的招牌。
陈翁(接过话茬):更妙的是“以闲养长”。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他当官时留意各地饮食,致仕后把闲时攒的食谱写成书,反而赚了版税又博了名——假日赚钱,若能像“蜜蜂采蜜”般,把碎片化的劳作攒成“系统价值”,比如您把卖画心得写成《扇面图说》,说不定能成后世画工的“入门经”。
(二)小本营生的“精算术”:学晋商“闲时账册”的细功夫
王顺(从袖中掏出本皱巴巴的《士商类要》):您看这上头记的“趁墟要诀”——“货分三等,价明九章,勿欺老弱,勿占小利”。去年端午,我在涌金门外卖荷叶灯,特意备了“儿童款”(小灯配彩绳)和“文人款”(素纸题诗),前者赚量,后者赚价,账本上清楚记着“利分两途,各有主顾”。
李砚秋(翻看账本,眼睛一亮):原来还要分“客群”?
陈翁(点头):就像宋代“瓦舍勾栏”,白天演杂剧吸引百姓,夜晚办“文人雅集”唱宋词——同样是演出,闲时时段不同,受众不同,赚法也不同。您卖字画,早市可摆通俗山水(赚市井钱),午后去茶楼接定制扇面(赚士大夫钱),晚上给书铺抄书(赚steady钱),把假日切成“时段碎片”,各有各的营生,恰如《齐民要术》里“间作套种”,一地多收。
三、守正:在“快钱”里种“长远之因”
(一)从“胡庆余堂戒欺”到“徽商童叟无欺”:闲时生意更需“留余”
陈翁(指了指茶坊墙上的“公平秤”):当年胡雪岩开药店,哪怕是假日应急抓药,也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闲时生意最易“赚快钱”,但古人讲“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就像徽州商人程实,农闲时挑担卖布,每匹布必多量半寸,看似亏了,却换来“程实布,足尺寸”的口碑,后来攒钱开了布庄,靠的就是“闲时攒下的信任”。
李砚秋(正色):那我卖字画,该守什么“正”?
王顺(笑):就守“不欺人,不欺心”。去年有个财主让您画“三星图”,您明知他为富不仁,却不肯在画里添“贪财相”——这便是“艺德”。古人说“人闲心不闲”,闲时赚的钱,若带着“欺瞒”,好比在墙上贴金箔,雨一淋就掉;带着“诚意”,却像往土里埋种子,日后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