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3章 熟人朋友生意(第2页)
- 当铺里的“熟人铁律”:平遥日升昌的老朝奉收当亲友物件,必比寻常客人多验三道:先请外行师傅估价,再查当期文书是否规范,最后在账本上用红笔标“亲友当”——“熟人的当票,更要经得起日照。”曾有东家侄子拿祖传玉佩当银,老朝奉硬是按市面七成价收了,末了说:“你若觉得亏,下次带新客来,我按头回客给你返利。”
三、当“情分”与“规则”相撞:看古人如何破局
绍兴酒坊的王老板与表兄合酿花雕,约定“他出酒曲,我出工坊,利润对分”。头三年生意兴隆,表兄却在第四年悄悄把自家劣质酒曲掺进缸里,想着“表弟不会查”。谁料王老板每月末必带新请来的酒师验缸,发现酒质下降后,立刻按契约扣了表兄三成利润——“当年你爹教我踩曲的恩情,我另备黄金谢礼;但这缸酒坏了招牌,按规矩就得罚。”
- 《清稗类钞》中的商谚:“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却有徽州商人反其道而行之:族叔与他合开当铺,他特意请来外姓账房,每月初将账本誊抄两份,一份按族规呈给祠堂,一份按商规送官府备案——“让祖宗看情分,让律法看生意。”
- 苏轼治钱塘的“交情经”: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好友章惇之子来贩私盐,被衙役拿住。他既没念旧情放人,也没苛刑重罚,而是按《宋刑统》判了“罚没货物,杖责二十”,末了修书给章惇:“当年你我夜游赤壁,谈的是‘物各有主’;今日你子犯禁,守的是‘法有定规’。”
四、老茶楼上的“生意禅”:熟客的“生分”之道
岭南的“陶陶居”茶楼有块老匾,写着“新客老茶,老客新算”。掌柜的解释:“新客初来,奉一盏陈年普洱显诚意;老客常至,算一毫一厘保长久。”曾有位驻防将军连喝三月早茶,账房先生依旧每日递上明细单——“将军爱吃的虾饺今日涨了半文,因鲜虾进价贵了。”将军拍案叫好:“比我府里的管家还明白,这茶喝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