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3章 元成宗守成之治(第2页)

对内,铁穆耳也采取了宽松政策。忽必烈晚年,因为打仗太多,国库有点空,不得不加税。铁穆耳上台后,下令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还把那些被抓去当兵的农民放回家种地。他说:"老百姓吃饱了,国家才能安稳。"

有一次,大臣上奏说:"黄河决口了,得赶紧修堤。"铁穆耳立刻拨款,还派了专门的官员去监督,生怕地方官克扣经费。他虽然是蒙古人,却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这是跟他爹真金太子学的,真金当年就主张重用汉人,推行仁政。

铁穆耳知道自己不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所以特别会用人。他手下有两个得力干将:右丞相完泽和御史大夫哈剌哈孙。

完泽是个理财高手。忽必烈晚年,财政有点乱,花钱大手大脚。完泽上台后,一边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停建了几座还没完工的宫殿),一边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还发行了新的纸币"至元宝钞",稳定物价。没过几年,国库就慢慢充实起来了。

哈剌哈孙则是个铁面无私的御史。他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谁贪污受贿、谁玩忽职守,他都敢上奏弹劾。有一次,一个叫帖木儿的大臣,仗着自己是先帝的老部下,在地方上强占民田。哈剌哈孙查实后,直接把帖木儿告到铁穆耳面前。铁穆耳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用看我的面子。"最后帖木儿被削职为民,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这俩人一柔一刚,配合得特别默契。完泽负责赚钱,哈剌哈孙负责管官,铁穆耳就负责盖章同意。有人说铁穆耳是甩手掌柜,他却笑着说:"有能干的大臣替我干活,我为什么要瞎掺和?"

元朝的版图虽然大,但蒙古人建立的不止一个汗国。除了元朝(大汗直属),还有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合称"四大汗国"。忽必烈时期,因为争夺汗位,元朝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打了几十年仗,关系搞得很僵。

铁穆耳继位后,觉得老是打仗不是办法。他派使者去见海都,说:"咱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何必自相残杀?不如停战和好吧。"海都一开始不答应,觉得铁穆耳年轻好欺负。

公元1301年,海都又带兵来犯,结果在铁坚古山(今蒙古国境内)被元军打败,自己还受了重伤,没多久就死了。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继位,没他爹那么能打,心里有点发虚。

铁穆耳见时机成熟,又派使者去见察八儿,还带了一堆礼物。察八儿召集手下商量:"元朝兵强马壮,咱们打不过。不如顺坡下驴,跟他们和好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