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0章 马可波罗游记传

至元十二年(1275年)的上都开平,秋老虎正把草原烤得冒热气。忽必烈的金帐外,两个高鼻深目的欧洲人正被侍卫扒得只剩单衣——不是羞辱,实在是他们穿的锦缎长袍镶满了珍珠宝石,跟刚从波斯珠宝店抢出来似的。 "陛下,这是威尼斯商人尼科洛·波罗与马泰奥·波罗,还有尼科洛的儿子马可。"通事(翻译)扯着嗓子喊,生怕帐篷里的大汗听不清。

帐内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忽必烈正用银刀割着烤羊腿:"让他们进来吧,朕倒要看看,从罗马来的'色目人',带了什么宝贝。"

这趟旅程的起点,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在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那时他爹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正在中东倒卖香料,听说东方有个叫"蒙古"的帝国超有钱,连宫殿柱子都是黄金做的,哥俩一拍大腿:走,去看看!

他们从君士坦丁堡出发,沿着丝绸之路东行,一路上把能遇到的奇事都记在了心里:波斯的玻璃匠人能做出比水晶还透亮的杯子,波斯的驿站马跑起来比欧洲的猎隼还快,最绝的是,他们在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遇到了蒙古帝国的使者。

"你们想去见大可汗吗?"使者斜着眼打量这两个蓝眼睛,"我们的蒙哥汗(当时的蒙古大汗)正好想看看欧洲人长啥样。"

哥俩一听乐坏了,跟着使者走了三年,终于在1257年见到了蒙哥。蒙哥对他们带来的耶稣像挺感兴趣,还派他们回欧洲给教皇带话:"让罗马派一百个懂学问的人来,跟朕聊聊上帝和长生天到底谁厉害。"

结果等他们1269年回到威尼斯,蒙哥早死于钓鱼城(详见第十六章),忽必烈已经在大都(今北京)当了五年大汗。更坑的是,当时教皇刚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来,哥俩只能等。这一等,就把小马可也带上了——此时的马可已经十五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

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给忽必烈写了封客气的回信,还派了两个神父随行。可这俩神父走到半道听说蒙古人在打襄阳,吓得扭头就跑。最后还是波罗父子三人硬着头皮往前走,翻越帕米尔高原时,马可差点没被冻成冰棍;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他们渴得差点喝骆驼尿;等走到元境时,连身上的丝绸衣服都磨出了破洞。

但当他们看到元帝国的驿站时,彻底惊了:每隔五十里就有一座驿站,站内不仅有客房、马厩,还有专门给客人捶腿的仆役。"这哪是驿站,简直是五星级酒店啊!"马可在日记里写道。

忽必烈初见马可时,这小伙子刚满二十岁,金发卷得像羊毛,眼睛蓝得像亚得里亚海。老皇帝(忽必烈此时已五十多岁)越看越觉得新鲜,问了他一堆问题:"你们欧洲人信的'天主',能比长生天还灵吗?罗马的宫殿,有朕的大都城气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