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5章 拔都西征震欧洲

公元1235年,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上,窝阔台汗(成吉思汗第三子)用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宣布了一项决定:"父汗(成吉思汗)的大业要继续下去,让太阳照耀的地方都成为我们的牧场。"台下的宗王贵族们纷纷点头,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毕竟这位大汗虽然不如成吉思汗能打,却完美继承了老爹"说一不二"的脾气。 这次大会的核心议题,是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西征。按照窝阔台的安排,这次出征由各部首领的长子带队,史称"长子西征"。领衔的是术赤(成吉思汗长子)的长子拔都,辅佐他的是老将速不台——这位从成吉思汗时代就南征北战的名将,此时已经六十多岁,却依然能跨马挥刀,堪称蒙古版"黄忠"。

之所以让拔都当统帅,窝阔台有自己的小算盘:术赤一支常年驻守在中亚,对西边的路况熟;而且拔都这小伙子虽然年轻(当时不到三十岁),却继承了术赤的沉稳,跟各位堂兄弟关系也处得不错。更重要的是,窝阔台把自己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都派去当副手,美其名曰"历练",实则是想让亲儿子盯着这支大军——毕竟兵权这东西,握在自家人手里才放心。

1236年春,蒙古西征军正式开拔。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少人?史料没说准数,不过从后来的战绩看,至少有十五万。这十五万人里,有擅长骑射的蒙古本部骑兵,有熟悉攻城的畏兀儿(即维吾尔族先民)工匠,还有被征服的钦察部落骑兵——简单说,这是一支配备了"特种兵+工程兵+雇佣兵"的混合部队,目标直指里海以北的钦察草原和更远的斡罗思(即俄罗斯)。

第一个倒霉的是不里阿耳(伏尔加河流域的部落)。蒙古军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他们的都城,原因很简单:不里阿耳人还在用木头筑城,而蒙古人带来了回回炮(巨型抛石机)。这种武器在后来的襄阳之战中大放异彩,此时用来砸木头城,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接着遭殃的是钦察人。钦察部落的首领八赤蛮是个硬骨头,带着部众跟蒙古军打游击,今天抢个粮草,明天袭个辎重,把拔都气得直骂娘。最后速不台想出个主意:派一支小队假装撤退,把八赤蛮引诱到伏尔加河的一个岛上,然后连夜架浮桥渡河,趁钦察人庆祝"胜利"时一锅端。

八赤蛮果然上了当。被俘虏后,这老兄还挺有骨气,对拔都说:"要杀便杀,别让我跪着!"拔都倒也佩服硬汉子,下令"赐他不流血而死"——也就是把他裹在毡子里活活踩死,算是蒙古人对勇士的"特殊优待"。

解决了钦察草原,蒙古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分裂成一堆小公国的斡罗思。当时的斡罗思人大概没想到,这些从东方来的"黄皮蛮子",会把他们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1237年冬天,蒙古军翻过乌拉尔山,进入斡罗思境内。第一个撞上枪口的是梁赞公国。梁赞公爵尤里·伊戈列维奇派儿子去谈判,希望能用贡品换和平。拔都狮子大开口:"交出你们所有财产的十分之一,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