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8章 蒙古铁骑踏金境(第2页)

更糟的是,金军的防线是"一字长蛇阵",一个点被突破,整个防线就成了摆设。蒙古骑兵像潮水一样从缺口涌进来,沿途的堡垒要么被攻破,要么吓得直接投降。独吉思忠眼看守不住,干脆下令"撤军",把辛辛苦苦修的界壕拱手让给了蒙古人。

消息传到中都,完颜永济气得把独吉思忠的官帽扔在地上,换上了另一个将军完颜承裕(又名胡沙)。这完颜承裕比独吉思忠还怂,他觉得蒙古人太猛,不能硬碰硬,于是下令"全军后撤,退守野狐岭"。

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是中都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翻过这道岭,蒙古人就能一马平川冲到中都城下。完颜承裕在这里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想凭地势险要跟蒙古人打持久战。

他的想法是:野狐岭山路狭窄,蒙古骑兵展不开,只要守住山口,拖也能把蒙古人拖垮。可他忘了,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在绝境里找出路。

成吉思汗抵达野狐岭后,登高望远,很快就看出了金军的破绽:四十万人挤在山谷里,互相掣肘(chè zhou),根本没法统一指挥。他对儿子木华黎说:"敌军虽多,但像一群没头的苍蝇,我们集中兵力往一处打,一定能赢!"

木华黎请战:"我带敢死队打头阵,凿开一个口子!"

成吉思汗拍着他的肩膀说:"好!你带一万精锐,从獾(huan)儿嘴(野狐岭的一个山口)冲进去,记住,要像饿狼扑羊一样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211年八月,战斗打响。木华黎的敢死队全是蒙古最慓(piao,勇猛)悍的骑兵,他们不穿盔甲,光膀子拿着弯刀,嘴里喊着"为了成吉思汗",顺着獾儿嘴的狭窄山道猛冲。金军虽然人多,但前面的想退,后面的想进,挤在山谷里连弓都拉不开,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古人砍杀。 完颜承裕在山顶的指挥部里,看到蒙古人冲进来,吓得腿肚子转筋,居然下令"撤军"。这道命令成了压垮金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四十万人失去指挥,瞬间变成溃散的羊群。蒙古骑兵在后面追着砍,史书记载"僵尸百里,血流成河",金军的尸体把山谷都填满了。

有个叫石抹明安的金军将领,在乱军中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问他:"你们大金这么多人,怎么打不过我们?"石抹明安苦笑:"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啊!"

野狐岭之战后,金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蒙古人乘胜追击,连破宣德(今河北宣化)、德兴(今河北涿鹿),前锋直抵中都城下。完颜永济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蒙古人的帐篷连绵几十里,吓得差点从城墙上掉下去。

蒙古人包围中都后,成吉思汗派人进城劝降,说:"只要你们交出公主和金银,我就撤军。"完颜永济赶紧答应,把金章宗的女儿歧国公主送了过去,又搜刮了全城的财宝,装了满满三百车送给蒙古人。

成吉思汗见好就收,带着战利品回了蒙古。不是他不想打下中都,而是蒙古当时还没学会攻城——中都的城墙又高又厚,蒙古骑兵擅长野外作战,对攻城实在没经验。而且,他们抢了太多东西,带着累赘跑不快,怕被金军偷袭。

但经此一战,金朝的"纸老虎"本质彻底暴露了。原来被金朝欺负的西夏,开始跟蒙古眉来眼去;辽东的契丹人趁机造反,建立了"辽西国";连中原的汉人也看出金朝要完,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纷纷起义,号称"红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