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宗嗣位承盛世(第2页)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处理"黄河水患"的操作。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洪水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冲向东南。大臣们吵成一团:有人说"赶紧堵上",有人说"干脆让它改道"。章宗却让人先去灾区勘察,回来报告说"下游百姓已迁走,堵不如疏"。他大手一挥:"那就让黄河改道!"派了十万民工挖了条新河道,从阳武一直通到梁山泊,既减轻了水患,又让新开的河道成了运输粮食的水路,一举两得。
经济上也不含糊。章宗时期的"交钞"(纸币)信用好到能当硬通货用,南宋商人到金朝做生意,宁愿带金朝的交钞回去,也不愿用南宋的"会子"。有个叫刘完素的医学家,靠行医赚了不少交钞,临终前把钱全捐出来建了所"惠民药局",免费给穷人看病抓药——这在古代可不多见,足见当时社会多有钱。
文化上更是热闹。元好问的老师郝经说过:"明昌年间,街上挑担子卖菜的都能背两句诗。"章宗在宫里设了"学士院",请了一群文人天天陪他写诗作词,还把自己写的《宫中绝句》刻成书,全国发行。其中有一句"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被当时的读书人当成范文来学,连南宋的朱熹都忍不住夸:"金源(指金朝)也有这般人物。"
盛世的背后,往往藏着看不见的危机。章宗时期的金朝,就像一个穿着华丽锦袍的巨人,袍子底下已经爬满了虱子。
第一个麻烦来自北方的"鞑靼"(蒙古部落的统称)。这些游牧部落以前被世宗打服了,年年进贡骆驼和马匹。章宗继位后,有个叫"合底忻"的部落不服管教,居然杀了金朝的使者。章宗派大将夹谷清臣率军北伐,结果这货光顾着抢夺牛羊,把正事忘了,打了胜仗却丢了人心。章宗气得把他贬为庶民,改派完颜襄出征。
完颜襄是员老将,他知道对付游牧民族不能硬拼,于是想出个"筑墙"的招。他带人在边境线上修了道长达千余里的"界壕"(类似长城),每隔几十里建个堡垒,派士兵常年驻守。这招果然管用,鞑靼人一来就被界壕挡住,抢不到东西只能灰溜溜回去。章宗听说后,高兴地赐给完颜襄一件"貂皮大衣",还在圣旨里写:"有你在,朕睡安稳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更大的隐患其实在朝堂内部。章宗虽然聪明,却有个毛病——耳根子软。他的皇后徒单氏没生儿子,就联合外戚(皇后的娘家)把持后宫,大臣们谁想升官,得先给皇后的弟弟送礼。有个叫胥持国的奸臣,靠给皇后讲"养生秘方"爬上了宰相的位置,两人勾结在一起,把反对他们的大臣全排挤出朝廷。 有一次,章宗想任命正直的大臣张万公为御史大夫,徒单皇后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张大人是好,可他年纪大了,万一在朝堂上晕倒了怎么办?"章宗一听,居然真就改了主意。张万公知道后,气得在家里拍桌子:"妇人干政,国之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