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6章 贾似道误国

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在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的贾府里,一个男婴降生。他爹贾涉当时正担任淮东制置使,是个掌管边防的武官。这孩子从小长得眉清目秀,却偏偏不爱读书,就喜欢溜鸡斗狗、赌博玩闹,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叫贾似道的小子,日后会成为南宋王朝的掘墓人。

贾似道的发迹,全靠他有个好姐姐。他姐姐贾氏长得貌美如花,被选入宫中,成了宋理宗的宠妃,后来还被封为贵妃。有了这层关系,贾似道的仕途自然一路绿灯。他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有人说他是靠关系买的),然后从嘉兴司仓开始,一路飙升:太学博士、湖广总领、沿江制置副使……到淳佑五年(1245年),三十出头的贾似道已经做到了端明殿学士、两淮安抚制置大使,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这贾似道虽然玩心重,但也不是完全没本事。他在两淮任上,推行了一项“公田法”,就是让朝廷低价收购大地主的多余土地,租给农民耕种,以此增加财政收入。这法子虽然得罪了不少权贵,却确实缓解了南宋的财政危机,连理宗都夸他“忠君爱国”。但贾似道的本性难移,他一边做官,一边照样吃喝玩乐,尤其喜欢斗蟋蟀,还写了一本《促织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蟋蟀的专着,人称“蟋蟀宰相”。

宝佑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大军分三路攻宋:自己亲率主力攻四川,弟弟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兀良合台(wu liang he tai)从云南北上,打算三路会师,一举灭宋。

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宋理宗急忙任命贾似道为京湖宣抚使,率军援救鄂州。贾似道虽然害怕,但皇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率军出发。走到半路,他听说蒙哥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川)战死,蒙古军军心浮动,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汗位,便有了退兵的打算。

贾似道抓住这个机会,秘密派使者去见忽必烈,提出议和条件:南宋向蒙古称臣,每年纳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忽必烈正急着北返,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但贾似道回头却向理宗上表,说:“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史·贾似道传》)把一场屈辱的求和说成了辉煌的胜利。

理宗大喜过望,下旨褒奖贾似道,称他“再造宋室”,封他为卫国公。贾似道从此权倾朝野,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专权生涯。他回到临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他先是诬陷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等人“贪污军饷”,将他们害死,又逼迫另一位名将刘整投降蒙古。刘整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他的投降,让南宋失去了一位军事人才,也为蒙古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贾似道专权后,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当然,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他为了控制舆论,设立了“机速房”,表面上是处理紧急军务,实际上是监视官员和百姓。他还规定,所有奏章都要先经过他的批准才能呈给理宗,理宗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