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狸猫换太子(第3页)
仁宗震怒,立刻派人调查。很快,真相便水落石出——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当年被刘娥收养,而李宸妃则被幽禁深宫,郁郁而终。
“好个刘娥!”仁宗拍案而起,“竟敢欺瞒朕二十余年!”他立刻下令,派兵包围了慈宁宫,要为生母讨回公道。
刘娥得知消息,异常平静。她召来仁宗,指着纱帐后的御座说:“陛下如今是天子了,可还记得当年是谁抱着你上朝,是谁为你批阅奏折?”
仁宗看着刘娥斑白的头发,想起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你为何要隐瞒朕的身世?”
刘娥叹了口气:“当年若让你认回生母,以她的出身,如何母仪天下?如今你是大宋的天子,只要你安好,本宫背负骂名又何妨?”
仁宗沉默了。他派人开棺查验,发现李宸妃的棺中果然填满水银,尸身完好,穿戴的竟是皇后的服饰。他这才明白,刘娥并非无情,只是在权力与亲情之间,做出了她认为最好的选择。
李宸妃的葬礼过后,汴京的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有人说刘娥当年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宸妃的儿子,有人说李宸妃是被刘娥毒死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
开封府尹包拯在巡查时,听到了这些传言。他回到府衙,看着桌上的卷宗,眉头紧锁。“张龙,赵虎,”他唤道,“去查查李宸妃的死因,务必要水落石出。”
数日后,张龙赵虎回报:“大人,李宸妃确实是病死的,太后还以一品夫人之礼下葬,并无不妥。”
包拯沉吟道:“既然如此,为何民间会有那么多传言?”
“大人,”张龙说,“听宫里的老人讲,当年李宸妃生产时,太后确实抱走了皇子,只是没用狸猫,而是……”
包拯摆摆手:“罢了,皇家之事,岂是我等能管的?只是这传言若不制止,恐生事端。”
然而,传说一旦流传开来,便如野草般难以根除。后来,有人将这个故事编成了戏文,在瓦舍勾栏中演唱,刘娥被塑造成了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而包拯则成了为李宸妃伸冤的青天大老爷。
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期间政通人和,史称“章献之治”。她去世后,仁宗亲政,开创了“仁宗盛治”。然而,“狸猫换太子”的传说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大宋宫廷中最着名的谜案之一。
多年以后,仁宗在整理刘娥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尘封的锦盒,里面正是当年那张乌黑的狸猫皮,旁边还有一封刘娥的亲笔信:“吾儿亲启:当年之事,非吾寡情,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望吾儿以江山社稷为重,勿念旧恶。母刘娥。”
仁宗捧着信,泪水潸然而下。他终于明白,刘娥的一生,都在权力与亲情的夹缝中挣扎。她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母亲,只是她的爱,来得太过沉重。
而那张狸猫皮,最终被仁宗葬入了刘娥的皇陵。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证人,见证了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也见证了一个女人为了守护江山,所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