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1章 孟昶亡国留词韵(第3页)

孟昶死了,但他留下的词却流传了下来。尤其是他的《虞美人》,虽然很多人认为是李煜写的,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孟昶的作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道尽了亡国之君的悲痛和无奈,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除了孟昶,他的宠妃花蕊夫人也留下了不少诗词。花蕊夫人的宫词写得很好,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把后蜀宫廷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据说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见她长得漂亮,又有才情,就把她纳入了后宫。有一次,赵匡胤问她:“你们后蜀为什么会灭亡呢?”花蕊夫人叹了口气,写下了一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既讽刺了后蜀君臣的无能,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赵匡胤听了,也不禁为之动容。

孟昶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务正业,沉迷文艺,追求奢华,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虽然他留下了一些不错的诗词,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失败。

从孟昶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历史的教训:首先,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不能把兴趣爱好凌驾于国家大事之上;其次,奢侈浪费是亡国的前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最后,得民心者得天下,孟昶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失去了民心,自然也就失去了天下。

不过话说回来,孟昶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在文化上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主持刊刻的“后蜀石经”,对儒家经典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和花蕊夫人留下的诗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算是“亡国留词韵”了。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一个文艺青年当了皇帝,最终因为文艺而亡了国,但又因为文艺而留下了名声。孟昶的故事,就像他写的词一样,充满了悲情和无奈,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