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7章 南唐李昪创盛世(第2页)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病逝,徐知询欲夺继承权。徐知诰突然"病愈",率亲兵控制广陵(今江苏扬州)城,拿出徐温"遗诏":"知诰仁孝,可继吾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徐知询不服,率军讨伐,却在阵前被徐知诰当众质问:"父丧未寒,汝欲何为?"士兵闻言,纷纷倒戈。徐知询众叛亲离,只得束手就擒。

掌握南吴政权后,徐知诰开始筹划称帝。他深知自己是养子,缺乏正统性,便命谋士考证族谱,最终"发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后裔。《旧五代史》载其诏书曰:"朕本李氏子,遭世乱,赖徐公收养。今宜复姓李氏,改名昪,以奉唐祀。"为坐实身份,他派人在洛阳找到唐室旧臣,编造"先祖牌位",还重修唐陵,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昇元元年(937年),李昪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登基大典上,他身着唐高祖李渊的画像,泣曰:"臣昪不才,愿复大唐荣光。"(《十国春秋》)为收揽人心,他下诏:"凡唐室宗亲,皆可入朝为官;天下姓李氏者,免役三年。"这一举措迅速赢得江南士族支持,连吴越国钱氏都遣使祝贺。

李昪称帝后,推行"息兵安民"政策。他颁布《劝农诏》:"民间有能开垦荒田者,三年不征税;有能兴修水利者,赏帛百匹。"(《南唐书》)在他的推动下,南唐修建了着名的"扞海塘",根治了太湖流域的水患,使得"京畿之地,亩收三石"。《资治通鉴》记载,昇元年间"江淮间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

为发展文化,李昪在金陵设立"国子监",亲自选拔学者校订《九经》;又建"澄心堂",收集图书十余万卷,其藏书量远超同时期的中原王朝。他还创立"画院",招纳顾闳中、周文矩等画家,开创了影响后世的"南唐画派"。当时的金陵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俨然成为南方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