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3章 安禄山渔阳举逆旗 唐玄宗天宝起烽烟(第3页)

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将士因饥饿疲劳,心中怨恨,便发生了哗变。他们先是杀死了罪魁祸首杨国忠,然后又包围了玄宗的行宫,要求处死杨贵妃。

玄宗无奈,只得赐杨贵妃三尺白绫,让她在佛堂自缢。可怜一代红颜,就这样香消玉殒,时年三十八岁。

且说安禄山得知潼关失守,玄宗逃亡,便命部将孙孝哲率军西进,攻打长安。长安城内的官员和百姓听说皇帝跑了,顿时大乱,纷纷逃离。孙孝哲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长安。

安禄山进入长安后,下令搜捕唐朝宗室和官员,将他们押往洛阳处死。他还纵兵抢掠,长安城内火光冲天,哭声动地,繁华的都城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此时,大诗人李白正在江南游历,他听说安禄山起兵,长安陷落,玄宗逃亡,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着名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个人的迷茫和困惑,也道出了当时天下百姓的苦难和对未来的期盼。

再说玄宗逃亡四川途中,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率军平叛。

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唐朝名将,他们率领唐军,在河北等地多次击败史思明的军队,收复了许多失地。安禄山见河北局势不利,便命史思明死守范阳,自己则留在洛阳,享受皇帝的生活。

安禄山本就肥胖,又贪图享乐,身上长了毒疮,疼痛难忍,脾气也变得越发暴躁。他经常打骂部下,连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也不例外。安庆绪担心自己会被父亲杀死,便与安禄山的宠臣严庄、宦官李猪儿合谋,准备杀死安禄山。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安庆绪等人趁安禄山熟睡之际,潜入宫中,李猪儿用刀砍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惊醒,大声喝道:“贼由何来?”但他身体肥胖,动弹不得,很快便气绝身亡。安庆绪随即称帝,改元载初。

安禄山死后,安史叛军内部矛盾激化,战斗力大大削弱。唐肃宗趁机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

至德二载九月,郭子仪率领唐军,与回纥援军一起,向长安发起进攻。双方在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展开激战。唐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回纥骑兵则从侧面袭击叛军,叛军大败,狼狈逃回长安。

次日,唐军收复长安。百姓们听说王师回来了,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

接着,郭子仪又率军东进,攻打洛阳。安庆绪得知长安失守,急忙从洛阳调集大军,前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迎战。双方在陕州展开激战,叛军再次大败,安庆绪只得率领残兵逃回洛阳。

十月,郭子仪大军兵临洛阳城下,安庆绪见大势已去,便放弃洛阳,率部向北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唐军顺利收复洛阳。

长安和洛阳的收复,标志着安史之乱进入了转折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叛乱的结束,此后,史思明又杀死安庆绪,继续与唐军对抗,战乱又持续了数年。

直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才最终被平定。这场叛乱前后持续了八年,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从此由盛转衰,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也愈演愈烈,唐朝的统治从此一蹶不振。

列位看官,这正是:

天宝繁华成旧梦,渔阳鼙鼓响千年。

一场叛乱乾坤转,留下遗恨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