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甘露之变血溅阙
一、紫宸殿的密谈:文宗诛宦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的紫宸殿内,铜漏有条不紊地滴落在刻着十二时辰的石盘上,滴答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唐文宗李昂(ang)手指摩挲着御案上的素绢,绢上朱笔勾勒的神策军衙署布局图透着几分紧张气息。身旁的李训用象牙尺轻轻点向图中“金吾仗院”,语气笃定:“陛下,此院藏有兵甲器械,若以‘天降甘露’为诱饵,引仇士良等宦官入内,咱们就能瓮中捉鳖!”
李训,字子垂,时年四十四岁。这位出身寒微的官员,本是牛党成员,却因精通《易经》被文宗赏识,摇身一变成了削除宦官势力的主力。据《旧唐书·李训传》记载,他此刻袖中还藏着郑注从凤翔送来的密信,信里说已选好五百亲兵,只等长安这边动手,就日夜兼程赶来支援。文宗盯着图上“宣政殿”三个字,手指不自觉叩击桌案:“仇士良手握左右神策军大权,万一事情败露,朕恐怕要落得汉质帝那样的下场啊!”
“陛下不必忧心!”李训赶忙躬身说道,“郑注已在鄠(hu)县埋伏千人,臣又让韩约掌管金吾卫,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一旁的舒元舆捋着胡须补充道:“臣连诏书都拟好了,只要行动成功,立刻昭告天下‘诛除宦官,重振朝纲’!”文宗看着眼前这两位宰相,想起被宦官毒死的兄长唐敬宗,眼神瞬间变得狠厉——这场诛宦密谋,他足足筹划了三年之久。
二、金吾仗院的伏兵:石榴树上的“甘露”戏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在紫宸殿外高声奏报:“启禀陛下,左金吾仗院内的石榴树昨夜降下甘露,此乃天大的祥瑞,恳请陛下亲临观赏!”仇士良等宦官闻言,彼此交换了个眼神——甘露向来被视为吉兆,按规矩皇帝确实要亲自前去拜谢。
《资治通鉴》详细记录了这场充满戏剧性的“甘露戏”:文宗先派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前去查看,李训则率领百官在含元殿等候。仇士良刚踏进金吾仗院,就瞧见韩约脸色发白、额头直冒冷汗,不禁问道:“韩将军,你这是怎么了?”说时迟那时快,一阵风突然吹起院中幕布,露出里面埋伏的甲士。仇士良脸色骤变,大喊一声:“有诈!”转身就往外跑。
野史《唐阙史》里的记载更是惊心动魄:仇士良慌不择路跑出院门时,不慎被地上的绳索绊倒,身后甲士举着长矛已经追了上来。关键时刻,他的亲随宦官二话不说趴在地上,让仇士良踩着自己后背起身,这才惊险逃脱。韩约追到门口,一把拽住仇士良的袍角,却冷不丁被对方狠狠咬了一口,疼得他手指鲜血直流——这戏剧性的一幕,成了甘露之变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