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6章 姚崇灭蝗安民生

一、开元四年的蝗祸:遮天蔽日的虫灾

开元四年的夏天,山东地区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蝗灾。起初只是田埂边零星的飞虫,没过几天就成了遮天蔽日的虫群。据《旧唐书·姚崇传》记载:“是岁,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那些蝗虫飞起来时,天空像被蒙上了一层黑云;落下来时,地里的庄稼瞬间就被啃得只剩光杆,连树叶草皮都被吃得干干净净。

长安城里的唐玄宗李隆基接到奏报,急得在宫殿里来回踱步。御案上摆着各地送来的蝗灾文书,上面写着“禾苗尽毁”“颗粒无收”“饥民流离”。他叫来宰相姚崇,指着文书说:“姚相,这可如何是好?去年刚遭了旱灾,今年又来蝗灾,百姓怎么活啊!”

姚崇,字元之,此时已是三朝元老。他出身武将世家,却以文治闻名,历任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到玄宗时被任命为紫微令(即宰相)。他看着窗外飘落的槐树叶,沉吟片刻说:“陛下,蝗虫虽猛,却非不可治。臣请陛下下旨,命各地官府组织捕蝗。”

二、天人感应的争议:宰相与刺史的笔战

姚崇的提议立刻遭到了反对。黄门监卢怀慎第一个站出来:“姚相,蝗灾乃天灾,是上天示警,若强行捕蝗,恐违天意。”秘书监姜皎也附和:“臣听说山东百姓都在设祭坛拜蝗,称它们为‘神虫’,捕之不祥啊。”

最激烈的反对来自汴州刺史倪若水。他给朝廷上书说:“蝗是天灾,当修德以禳(rang)之,岂有捕蝗之理!昔刘聪捕蝗不克,反为所害。”(《资治通鉴》)这里提到的刘聪是十六国时期的汉赵君主,当年他下令捕蝗,结果蝗灾更严重,倪若水以此为例,反对捕蝗。

姚崇看了倪若水的奏疏,气得把奏章摔在地上:“刘聪是伪主,德不胜妖;如今陛下圣明,妖不胜德!”他亲自给倪若水写信驳斥:“汝坐视蝗虫食苗,忍看百姓饿死,岂为人臣之道!若蝗不除,年成无望,汝当何辞?”(《旧唐书·姚崇传》)这封信写得锋芒毕露,吓得倪若水不敢再言。

唐玄宗看着争执不下的大臣,有些犹豫:“姚相,捕蝗之事,真能奏效吗?”姚崇跪下磕头:“陛下,臣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若捕蝗不成,臣甘受死罪!”唐玄宗被他的决心打动,终于下旨:“命姚崇兼河南道捕蝗使,总领灭蝗之事,各州县长官亲自督办,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三、夜火焚蝗的奇策:科学与迷信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