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9章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第3页)

四、白袍将军的功过是非

薛仁贵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他率军征讨吐蕃,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兵败,被革职为民。《新唐书》记载,此战是因为副将郭待封不听指挥,导致粮草被吐蕃军截获,唐军大败。但薛仁贵作为主帅,也难辞其咎,他后来感叹:「今年岁在康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民间对薛仁贵的评价极高,把他与秦琼、尉迟恭并列,称为「唐朝三大猛将」。小说《薛仁贵征东》中,他被描写成白虎星下凡,有「跨海征东」「三箭定天山」等壮举,还娶了柳氏三姐妹(柳金花、柳银环、柳玉环),生下儿子薛丁山,孙子薛刚(后来演义中「薛刚反唐」的主角)。

历史上的薛仁贵确实有个儿子叫薛讷,也是名将,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旧唐书·薛讷传》记载,他「沉勇寡言,临大敌而意气益壮」,曾多次击败突厥、吐蕃,时人称为「有父之风」。

薛仁贵于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陪葬昭陵。他的墓位于今山西河津市修村,墓前有石人、石羊等雕刻,墓碑上刻着「唐故右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墓」。

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在陕西醴泉出土的《薛仁贵墓志铭》,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其中「尝击突厥于云州,贼闻其名,下马罗拜,遂奔溃」等记载,与史书记载一致,证明了「脱帽退万敌」的真实性。

从寒门农夫到一代名将,薛仁贵用一生诠释了「英雄不问出处」的真谛。他的三箭定天山,不仅平定了边疆叛乱,更树立了大唐军威。当他身穿白袍在万军之中纵横驰骋时,当他摘下头盔让突厥骑兵望风而逃时,他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武将身份,成为了一个传奇符号——那个身穿白袍、手持长弓的形象,不仅定格在史书的字里行间,更化作了民间故事中永不褪色的英雄图腾,诉说着一个普通人如何用勇气和武艺,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