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晋王谋局夺储位(第2页)
在杨素的运作下,朝廷里说杨勇坏话的人越来越多,独孤皇后也整天在杨坚耳边念叨:“杨勇不行,还是杨广靠谱!”开皇二十年,杨坚终于下定决心,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杨广成功上位。这场持续多年的“夺嫡大战”,以杨广的胜利告终。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此时的太子杨广,再也藏不住眼里的急切。据《资治通鉴》记载,他给大臣杨素写信商量登基事宜,结果信件误送到老爹手里。更离谱的是,宠妃宣华夫人哭哭啼啼跑来告状,说杨广对她意图不轨。这一连串「神操作」直接把杨坚气到要重新召回废太子杨勇。但杨广早有准备,很快,宫里就传出隋文帝驾崩的消息。后世不少人怀疑,这老皇帝死得蹊跷,但历史真相早已淹没在岁月里。
成功登基后,杨广立刻开启了「基建狂魔」模式。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大手一挥,征发百万民夫,要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挖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可不是简单挖条水沟,而是要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起来,工程难度堪比古代版「超级工程」。
先说第一段通济渠的开凿。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从板渚(zhu,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经荥泽入汴水,又从大梁(今河南开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达于淮河。数百万民工拿着简陋的锄头铁锹,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当时有个夸张的说法,每五户人家就要出一个壮丁去挖河,男丁不够了,妇女都得上阵。《开河记》里还记载了个野史段子:隋炀帝让麻叔谋当包工头,这人嗜(shi)吃小孩,搞得民怨沸腾。虽然这故事大概率是后人编排的,但也能看出当时百姓对修运河有多抵触。
不过从长远来看,大运河确实是个「功在千秋」的工程。它就像一条超级动脉,让南方的粮食、丝绸能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文化、技术也能传到南方。唐代诗人皮日休写诗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大家都说隋朝亡于这条河,但到现在还靠着它通航呢!要是没有隋炀帝坐着龙舟瞎折腾,他的功劳都能和大禹掰掰手腕了。
运河刚挖得有点模样,杨广又琢磨起新玩法——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他打造的龙舟堪称古代「豪华游轮顶配版」。据《隋书·炀帝纪》记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足足四层楼那么高!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是皇帝办公开会的地方;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全都用金玉装饰,比现在的总统套房还奢华;下层住着太监、宫女和侍卫。皇后坐的翔螭(chi)舟规格小点,但也是「豪横」配置。后面跟着的船队更夸张,数千艘大小船只,载着后宫妃嫔、文武百官、侍卫士兵,绵延二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