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2章 刘裕代晋(第2页)

第一次北伐(灭南燕,409年):

南燕皇帝慕容超觉得刘裕不敢打他,还派人来挑衅。刘裕带着大军从建康出发,过了大岘(xiàn)山(今山东沂山),慕容超才慌了神。刘裕的军队里有个“秘密武器”——却月阵,用战车围成半圆形,士兵躲在后面射箭,南燕的骑兵冲了几次都被射成了刺猬。慕容超被活捉到建康,刘裕问他:“你为啥侵犯我边境?”慕容超说:“想试试你的本事。”刘裕一挥手,把他砍了。

第二次北伐(灭后秦,416年):

后秦皇帝姚泓懦弱无能,国内大乱。刘裕分兵五路,水陆并进。王镇恶率水军从黄河入渭水,直达长安城下。姚泓带着老婆孩子投降,刘裕把他和后秦宗室几百人全杀了。进入长安后,刘裕看着西汉、西晋的皇陵,感慨道:“祖宗基业,终于回来了。”

野史趣闻:

-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说的就是刘裕早年住过的小巷;

- 传说刘裕灭后秦时,得到了秦始皇的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当成宝贝藏起来,后来成了刘宋的传国玉玺。

四、“昌明之后有二帝”:谶语成真的权力游戏

刘裕灭了后秦,本想在长安定都,没想到后方出事了——刘穆之病死,他怕有人趁机夺权,只好匆匆南归。临走前,他留下儿子刘义真和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守长安,结果这几个人内斗,长安被赫连勃勃抢走,刘裕气得拍桌子:“早知道就不回来了!”

南归之后,刘裕开始琢磨着代晋。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谶(chèn)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字,意思是他之后还有两个皇帝。刘裕先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立了晋恭帝司马德文,刚好凑够“二帝”。

公元420年,刘裕觉得时机成熟,就让手下人逼着司马德文禅让。禅让那天,司马德文很“懂事”,说:“桓玄篡位时,晋朝就该亡了,全靠刘公才多活了几年,我心甘情愿让位。”他还亲自写了禅让诏书,写完后把笔一扔,说:“这辈子再也不写这玩意儿了。”

司马德文退位后,刘裕封他为零陵王,送到秣陵(今南京江宁)居住。但他还是不放心,派亲兵天天盯着,连司马德文老婆生儿子,都被他派人掐死; 公元421年,刘裕让亲兵用被子把司马德文闷死,至此,东晋正式灭亡,刘宋王朝建立,年号“永初”。

五、“武帝”的治国之道:从打天下到治天下

刘裕当了皇帝,没忘了自己是穷孩子出身。他下令“清简赋役,休息民庶”,把东晋的苛捐杂税全废除了,还把王公贵族霸占的土地分给农民。有个大臣建议他学曹丕、司马炎,搞点“祥瑞”粉饰太平,刘裕骂道:“我老家的桑树结了几个果子,就算祥瑞了?别整那些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