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9章 合众将军韩遂(第2页)
三、渭水之战:“抹书间韩遂”的致命陷阱
建安十六年(211年),韩遂与马超联合抗曹,引发着名的渭水之战。起初,联军据险而守,《山阳公载记》称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但曹操采纳贾诩之计,在阵前与韩遂“单马会语”,故意“欢笑谈旧”,又“作书改易其辞”(写信修改关键内容),离间二人关系。
《魏略》详细记载了离间细节:曹操写给韩遂的信中,“关键处尽皆涂抹”,马超见信后怀疑韩遂“与操有密约”。韩遂百口莫辩,无奈对马超说:“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联军由此人心离散,最终被曹操大破于渭南。
战败后,韩遂逃往金城,部将成公英劝他“收散卒,再图大业”,韩遂却仰天长叹:“吾年垂七十,名满天下,今败至此,夫复何求?”(我年近七十,名满天下,如今惨败,还能追求什么呢?)这种心灰意冷,预示着他的政治生命即将终结。
四、野史遗闻:“韩遂杀子”的血色疑云
民间对韩遂的评价充满争议。元代《三国志平话》演绎其形象时,加入“韩遂八健将”的虚构设定,将他塑造成割据一方的枭雄。而《魏略》记载的一则野史,更添其残忍色彩:
遂有子在渊(夏侯渊)军,渊为偏将,守长安。遂与约,克城乃还其子。及渊围城,遂使人呼子曰:“当勉之!围灭,吾必灭汝家,不够,吾不止也。”(韩遂之子在夏侯渊军中,夏侯渊镇守长安。韩遂与夏侯渊约定,破城就归还其子。围城时,韩遂派人对儿子喊:“你尽力守城!城破之日,我必杀你全家,否则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