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0章 晁错腰斩血溅市(第2页)
更有野史将战争与鬼神关联。《三辅旧事》记载,叛军营地常现无头兵卒,手持断剑徘徊。百姓传言,这些是晁错的“刀下冤魂”,在索讨七国诸侯的性命。这种说法虽荒诞,却反映了底层对战争苦难的恐惧与控诉。
三、“智囊”之死的民间反思
晁错素有“智囊”之称,民间却对他的结局充满矛盾。一方面,百姓认可他“重农抑商”“纳粟拜爵”的利民政策,传说他任内曾微服私访,帮老农解决田赋纠纷;另一方面,又将削藩引发的战乱归咎于他“操之过急”。
洛阳出土的汉简残片显示,当时百姓私下议论:“晁公之策,利在千秋,祸在当下。”这种评价,暗合野史中“忠而近迂”的形象。更有故事称,晁错死后,其故居的井水突然变苦,三年后方才回甘——百姓以此隐喻“政策虽好,却让百姓先尝了苦头”。
四、景帝的“帝王心术”与民间怨怼
《史记》载,景帝听闻七国仍在进兵,叹道:“吾亦恨之!”民间对这句话的解读充满讽刺。长安酒肆流传:“天子借头平乱,却道‘吾亦恨之’,恨的是错杀忠臣,还是乱未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