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简单晚餐与马帮调研(第2页)
他希望利用本地马帮,一方面推销自己从后世带来的货物,模仿后世京东的模式,把流动售货队直接派到各个村寨;另一方面,通过马帮了解沿途各地的社会和自然信息,当然都是那些公开信息。他并不需要打探什么官府隐私或者清军机要。如果他猜测不错,很快他就会收到清廷中央政府的嘉奖了,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想要利用马帮,就必须了解马帮。好在通过者黑嫫,他打探到了不少马帮的分布、组成和运营管理信息,并且借助后世的材料,大致有了一些基本概念。
云南全省目前活跃的马帮约300-400支,含临时雇佣脚夫的话,总人数在1.2-1.8万人之间,全省常年参与运输的马匹约5万匹。单帮规模差异显着,大帮如鹤庆帮、喜洲帮有150-300人,骡马500匹以上;中帮一般在50-80人,骡马150-200匹;小帮也叫"散脚",多为10-20人,骡马30-50匹之间。
地域分布上,滇西北线(大理、丽江,茶马古道)占40%,多为藏族、纳西族马帮,运输茶叶、盐巴至藏区;滇南线(普洱、车里,普洱茶马道)占30%,以傣族、哈尼族为主,运输普洱茶、紫胶至越南;滇中线(昆明、楚雄,盐矿商道)占30%,汉族马帮主导,运输东川铜、禄丰盐至昆明。
马帮内部有明确的层级结构,主要由马锅头、二锅头、管事、赶马人(马脚子)等组成。马锅头,像者黑嫫这样的,是马帮的首领,负责整体的运输业务,包括路线规划、货物采买与分销、与商家和关卡的交涉等。二锅头,就是之前代替者黑嫫处理很多事务的老马脚子一样,协助马锅头管理马帮,处理日常事务。大马帮还有专门的管事,负责马帮的后勤保障,如马匹的照料、食物和装备的准备等。马帮的主力是赶马人(马脚子),负责赶马和运输货物。
马帮分为常年性马帮和季节性马帮。常年性马帮是专业性的,规模较大;季节性马帮则是临时性的,由几个小马帮或数匹马合伙组成。
马帮成员的家庭出身较为多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富裕家庭,比如一些回族马帮的马锅头来自商人家庭,或者汉族地主家庭,或者像者黑嫫这样是某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寨主。他们通过马帮运输积累了财富,逐渐成为商人或地主。许多普通农民家庭购买骡马加入马帮,充当赶马人或伙夫,以赚取基本的生存经费,或者是破产的农民、矿工家庭等。在滇南地区,回族马帮较为活跃,成员多来自回族聚居的社区,如后世开远市大庄回族乡、个旧市沙甸区那些区域等。
普通马脚子中,家庭出身属于贫困农民的约60%,比如滇中坝区失地佃农后代;矿工子弟约25%,比如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失业者;山民占15%,擅长山地穿行。按民族划分的话,汉族约50%,不少人任账房、管事;回族约30%,控制了滇西跨境马帮;彝族大概15%,主要担任向导、武装护卫;白族有5%,他们擅长茶马古道语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