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229章 送礼出错和不速之客(第2页)

王月生是不管这些的,自然有管家按照不知道从哪踅摸来的规矩教程,去层层加码培训专人进行这方面的专职服务。说句实话,国内这帮老钱,哪怕是前世偏僻的云南乡下,依仗此时的低人权低人工成本和低时间成本,在生活质量的精细化上面简直是不遗余力,让王月生这种来自后世的人都瞠目结舌,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更不要说那些江南的盐商巨富,说不定真的搞屎上雕花那些东西呢。

王家老宅正门采用朱漆鎏金门框,两侧立一对青石狮子覆满苔痕,狮爪下按着法式珐琅铜球,球面阴刻拉丁文“per mare, per terram”(海陆通途),狮口含的却是云南斑铜烟袋。门楣悬挂「朔望平仄」黑漆金字匾额。门廊两侧各站四名身着靛蓝绸缎改良马褂的仆役,袖口镶银丝云纹,手持镀铜镂空煤油风灯,虽天色大亮,依旧点燃。乌木大门左右立滇南紫竹搭成的“迎宾竹廊”,廊顶悬三十六盏琉璃羊角灯,灯油掺缅甸柚木精油,燃时异香扑鼻。

姜家马车抵达时,王家仆役分列两行,以三声铜锣为号,少爷迎出。因为不是正式宴请,所以王月生穿的是法国此时风尚要求的单排扣长礼服,剪裁修身,长度及膝,后摆开双衩,领型为尖翻领,材质为藏青色精纺羊毛。礼服内是双排扣浅灰丝绸马甲,领口露出领饰。裤装为与外套同色系的条纹高腰裤,裤脚无翻边,裤线笔直,裤长至脚踝以上,搭配吊带固定。衬衫是白色亚麻材质,带可拆卸的硬挺翼领,前襟有刺绣装饰。领饰为阿斯科特领巾,与马甲同色,丝绸材质,打复杂的温莎结。脚蹬黑色德比鞋,鞋面光洁无雕花,搭配灰色丝质长袜。臂弯间挽着一柄乌木手杖,顶端镶嵌珐琅。头戴黑色高顶礼帽,檐边略卷,材质为海狸毛毡。

王月生走出门时,仆役同步展开两匹滇绣红毯,从门槛延伸至仪门,毯上洒云南干松针,踏之簌簌作响,取"松柏常青"吉兆。姜家二少爷从马上下来,上前两步先向王月生作了个平辈揖。姜家小姐下车时,两名梳双环髻的侍女捧鎏金珐琅掐丝托盘上前,内盛蒙自石榴与缅甸翡翠雕花薄荷油,供其净手醒神,暗合"石榴多子"、"翡翠纳福"的传统寓意。

姜玉娘穿的是法国流行的「茶裙」(teagown),即宽松长袍式便服,搭配中式女装的斜襟设计,袖口采用法式灯笼袖,但用云南本土的扎染布料拼接。腰部保留了中式襦裙的高腰线,用银链束腰。面料使用越南进口的薄纱,内衬为蒙自本地手工织造的绸缎。衣襟边缘缝制法国机织花边,与彝族传统刺绣的八角纹、马缨花纹并列。色彩搭配遵循「冬花夏素」原则,以月白、藕荷色为主,点缀深紫滚边。头梳汉式圆髻,插越南进口的玳瑁梳篦,并佩戴法国羽毛装饰的宽檐帽。耳坠是建水紫陶烧制的珐琅彩耳珰,模仿欧洲珠宝造型。脖颈佩戴法国十字架项链,与彝族银项圈叠戴。手持苏绣团扇,但扇骨镶嵌法国领事赠送的珐琅徽章。足穿改良版花盆底鞋,木质底高度缩减至3-5厘米,鞋面用法国小牛皮,鞋头绣山茶花纹。

下车净手后,站立时微微侧身,左手扶腰,用法国淑女的「斜肩礼仪」向王月生轻轻一福,口称“世兄安好”。王月生急忙微躬长揖,道“世妹有劳”。其实王月生比对方大十二岁,叫啥都挺尴尬的。

待到看见后面从车上又下来一位年纪约二十八九的外国女子,王月生和门口迎客的副管家何叔都是一愣。姜玉娘介绍道“这是我在蒙自学堂的法语老师艾莲娜小姐,听说世兄要请我兄妹参加巴黎风格的五时茶会,十分感兴趣,且老师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希望能够参与茶会,以解家国之思。我想世兄也是远游归来之人,定能体会其中酸楚,顾不得世兄怪我鲁莽,就擅专一下,带老师前来。还请世兄不要怪我冒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