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227章 晨起sop(第2页)

房门轻启,六个着靛青比甲的少女自回廊次第而入,裙角银铃响动恰似檐下雨滴。领头的水彝姑娘阿萦屈膝行“万福礼”,绣着山茶花的帕子托起鎏金錾花铜盆,水温须是取寅时井水兑卯时炉汤,差一刻便得重烧。

“少爷晨安。”

四双手同时动作——解帐钩的指尖不沾流苏,递热巾的腕子悬在熏笼上烘过松柏香,捧痰盂的退步时裙裾不起涟漪。王月生接过珐琅胎画西洋景的漱口杯,青盐里掺着大理进贡的梅片,化在舌尖是雪山融水的冽。傣家姑娘玉喃脱掉鞋袜,上到拔步床上,让少爷的头舒服地枕入自己饱满的怀中,取出手旁银托盘里躺着的鎏金点翠嵌宝梳,梳齿间夹着的茉莉香膏还凝着晨露。虽然少爷是留的一头他所谓的毛寸,根本没有半根长发,出门就是戴顶假辫子充样子,但大户人家梳发的礼数可不能少。

王家在前朝大明时是武官,当年护送永乐帝逃到云南,抵抗清军的追击,掩护永乐帝带领2000多文武官员逃到缅甸。清军封锁住了他们跟随前往缅甸的峡口关隘,只得带着一些家将和未来得及跟上大部队的宫女辗转逃入虹溪,然后让这些前明的宫女教了好多汉地大户人家的规矩,一代代传下来,比如这梳头。

首先这梳子,不敢像宫廷一样用象牙、犀角、紫檀或和田玉,但至少要黄杨木或沉香木梳,黄杨木被认为能“养发去屑”,沉香木梳则暗含“香气袭人”的雅趣。还有苏州陆墓镇特产的“节梳”,以竹根雕成竹节状,象征气节。而且梳齿需经匠人数月打磨,确保光滑不伤发。至于少爷这边喜欢的是绿檀木梳,因其木质坚硬、香气持久。

还有头油,家里用的是前明的宫廷御制配方,以茶籽油为基底,掺入梅花、桂花或龙涎香,少爷还命人用夜合花蒸馏,给堂小姐们特制过头油。还有发蜡,是用蜂蜡混合檀香,最好的是福建的榕树胶蜡,可固定发髻不散。

除了梳子,还有用于整理鬓角的嵌红宝石的金丝抿子(细齿小梳)和用于除虱的密齿铜篦子。

家里不让用宫廷中皇帝梳头的寅时(3-5点),那是皇帝取“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象征,且方向需面南而坐,暗合“南面而王”的礼制。家里也跟其他大户一样忌申时(15-17点)梳头,因谐音“身死”被视为不吉。

梳头的时候要先通发,以宽齿木梳顺发,同时默念《朱子家礼》中的“冠仪”篇,据说是从江南盐商家族培养“梳头小厮”的教程中偷师的。然后是抿油,用银挑子蘸头油,从发根至发梢轻抹,遵照明代《遵生八笺》的记载,需“油不过耳,香不压鬓”。然后是定型,发髻用丝绳或玉簪固定。好在少爷是啥毛寸,编不起发髻,否则,不要说按照扬州盐商发明的“诗文髻”,将发丝编成篆体“福”“寿”字形,需用特制带镜梳台才能看清了,就是一般讲究人家先梳出“云头三叠”纹路,就得小半个时辰。

玉喃这边名为梳头,其实只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将王月生的短发按照此时男子普遍的长发来梳理,注意在疏通头部经络的时候,依照道家导引术的讲究,逆梳百会穴,顺梳涌泉穴,称“通天接地”,同时避开风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