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216章 年的《格尔尼卡》与贴心的老管家(第2页)

前世王月生从白天的补觉中醒来。想了想,族里的几位堂兄弟姐妹成年的都去远至成都、重庆、广州甚或新加坡操持家族生意了,还有两个甚至被自己派去了直隶应对庚子之乱;未成年的也多在昆明上学,这边没有适龄的兄弟姐妹,有几位大伯的姨娘倒是跟自己适龄,那更得避嫌。所以无聊地翻些书打发时间。

突然想起前天刚到老营时周笔畅念叨的菌子。他这个人双标得很,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义。怕食堂做蘑菇不到位引发食物中毒,但此刻想到菌子的美味,多少年没吃到了,立马馋得不行不行的,赶紧叫了个丫鬟给后厨带话“少爷要吃菌子宴”。

云南的菌子季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其中7-8月为黄金期,而此时9月下旬,已接近尾声,虽仍有机会吃到部分野生菌,但种类和产量较7-8月减少。

雕花木门吱呀推开时,檐角铜铃正撞碎一阵秋风。王月生踩过青砖上湿漉漉的桂花影,见正厅八仙桌已罩上云锦桌围,四角悬着避毒的五毒香囊——红木托盘里银箸映着烛光,竟是按接风宴最高规格摆的\"独参席\"。

\"少爷六年未归,大爷今天出门时就猜到少爷会馋这口,而且本想昨天给少爷正式接风,但出了法国人那场子事,说不得只能今天补上。大爷说家里其他几位少爷小姐都不在,他陪您吃饭,怕您不自在,让您自己享用这番'菌王迎麟'的阵仗\"。管家福伯笑着躬身引他入座,黄杨木椅搭着湘绣椅披,椅背暗纹恰是蒙自山势图。桌上九道青花缠枝瓷盘呈北斗状排开,正中却空悬一鎏金铜吊子,炭火煨得菌汤咕嘟轻响,白汽漫过描金屏风上\"松鹤延年\"的墨迹。

六个青衣小厮雁翅般候在滴水檐下,捧菜时需先过二门让婆子验毒:银针插进火腿蒸鸡枞的褶皱里,针尖在烛下一晃,穿灰布衫的丫鬟才敢捧过描漆托盘。布菜丫鬟指甲染着凤仙花汁,箸尖离少爷碗沿始终三寸,青头菌炭烤时崩开的裂口须朝东南——\"菌伞向阳开,福禄自然来\"的老话,连倒茶的小幺都要掐着寅时采的普洱,第七泡便换盏,绝不让少爷喉头留半点涩。

\"这是阿卓姆去年在哀牢山认的鸡枞窝。\"福伯指着一碟琥珀色的鸡枞油凉拌米线,穿靛蓝土布的老嬷嬷立即从阴影里屈膝。少爷瞥见她耳坠悬着半片虎骨,彝人辟邪的旧俗混在汉家规矩里,倒像菌汤里浮沉的草果八角。

吃完这道头碟,上来的五味中的第一味是炭烤青头菌。松炭余烬里扒出的菌子还沾着灰,丫鬟用银刀剖开青白相间的伞盖,焦脆声混着汁水溅在景德镇瓷碟上。\"咔嚓\"一声脆响,竟似少年时在书院捏碎松子的顽皮。蒜瓣混着野芫荽的辛香钻入鼻尖,王月生咬下时闭了眼——蒙自秋雨的气息,原是裹在菌褶里的。

第二味是火腿蒸鸡枞。宣威火腿薄如蝉翼,胭脂红的油珠渗进鸡枞丝里,在龙泉青瓷碗中堆成雪里红梅。丫鬟用乌木勺轻点三下,蒸汽忽地腾起。

第三味时八珍菌子烩。鸡枞的象牙白、牛肝菌的赭石红、干巴菌的铁锈褐,在琥珀色鸡汤里沉浮,点缀的火腿丝如金箔游弋。揭盖时蒸汽裹着松脂香扑面,第一口咬到鸡枞时,菌肉竟有微微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