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帐中有蛇与姜家有女(第3页)
伯侄二人谈到姜家的时候,姜家老爷的书房里,也有二人正在谈论王家。其中的老者正是姜元之,而另一人则是其独女姜玉娘。她的母亲是姜元之的三姨太法越混血阮氏玉蓉,所以外貌上还有些越南和法国人的影子。她继承了阮氏玉蓉的混血骨相——眉弓如勃朗峰雪线般陡峭,鼻梁却似红河三角洲的沙洲般纤细延展。眼窝比中原女子深三分,眸色却是纯黑,只在怒极时泛起母亲遗传的琥珀暗纹,如同砚台里化开的龙血墨。睫毛投下的阴影像一弯越南漆器上的金丝镶边。最妙是那对耳垂,左耳戴翡翠盐晶坠(姜氏嫡脉信物),右耳空着。
此时,她上身着月白杭绸立领衫,领口绣着越南占族图腾“双头蛇衔日”,袖口却缀英国蕾丝——蒙自女学堂毕业典礼上,她剪下教会嬷嬷窗帘改的。下裳为黛青马面裙,褶皱间暗藏玄机,掀开外层是西式羊毛呢裤,方便骑马巡视盐矿。胸前挂女学堂的银制十字架,腰间却系苗疆巫蛊锦囊。脚踩鹿皮短靴,沾着盐粒,后跟钉了马蹄铁,这双鞋既踏踩过祠堂的青砖,也在法国领事馆的华尔兹舞会上起舞过。
此刻,她刚刚听父亲讲完昨天与王鸿图的谈话,沉思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父亲,那个沙海就是个ibecile(法语“蠢货”)!伧父(越语??ng?c)!竖子不足与谋!本来一件可以做的公私两利的事情,非要处处显示他们那毫无来由的什么高贵的法兰西民族的优越感。大哥和三叔他们都要跟法国人合作,但如果来的都是沙海这样的人,恐怕姜家是与虎谋皮,甚至是送自己入虎口。
王家在虹溪的盐场,我觉得就是一个他们用来养这些老宅的人和周边依附村民的生计而已。不要说他家在昆明甚至远到成都的银号生意了,也不要说从广州到香港到南洋的商行生意了,就是他们家那个文笔塔下的实务学堂,那些洋教习的薪水和那些学生的饭食钱,都不是那个盐场能养的起的。他家的盐场跟咱家的盐场其实没什么冲突,咱家把所有家当都放在盐上了,人家可没有。
所以,大哥和三叔他们可以认为王家不指着这个吃饭养家,所以搞什么盐业同盟是想让咱们冲在前头。可我觉得,王家所图甚大,谋划也深远。如果能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打算,也许能给咱家产业多一条出路。他们现在既然想让咱们不说冲在前面吧,起码是并肩扛住法国人的蛮横,那也得答应咱们在他们身上搭车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