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逐出寨城与奔向老营(第3页)
王月生带着众人直奔虹溪镇东侧的文笔塔下的老营。本来当年决定建立老营的时候,众人听了王月生的想法,虽然没有说完整,但隐隐地也都觉得是为家族乱世存身的后手之一。当时整个大清已是风雨飘摇,各人都十分理解和支持,但在选址上却有了分歧。
一些人建议在虹溪东南郊距镇子约5里的地方,那里背靠天然屏障卧云山,面朝虹溪河,既隐蔽又便于物资运输。三面环山,仅一条山路通向外界,山顶设了望哨;山下开垦梯田,可以建设军事防御性聚落。且依山傍水,暗合“藏龙卧虎”风水格局,合乎王氏“钱王”身份。附近有铁矿可以炼制农具、竹林可以造纸、盐井可以自给自足,形成自循环经济体系。还可以吸纳周边贫民定居,形成“基地外围村落”,既提供劳动力,又降低外界怀疑。
另一些人则建议选虹溪镇西北15里的“隐龙谷”。此处夹于两座石灰岩山丘之间,谷口狭窄如葫芦颈,入口被密林遮蔽,谷内平坦开阔,面积约200亩。谷中有地下暗河涌出形成“虹溪支流”,保障水源;山体多天然溶洞,可改造为仓库、避难所。原为清代铜矿遗址,矿洞废弃后被王炽低价购入。可以用“重建矿场”为名暗中改造,地方官方面一定会受贿默许的。
但还是王炽显出了族长的堂皇大气,说“咱们王家诗礼传家,虽因祖训不出仕为宦,但也不能让外人以为我们要趁乱造反。王家现在薄有资产,回报桑梓,义不容辞。至于采用那个什么月生说的半军事化管理,不就是他说的德意志和日本都在推行的军国民制度嘛,也没听说两国因为推行了这个制度就民乱沸反。
何况咱们只是用那些制度去规范那些因家贫或父母亡故未能得良善教化孩童的言行举止,又不教杀人放火。那些农事、百工、医疗的课程,更是在古往今来哪家反贼的队伍里见到过?不都是响应朝廷倡导洋务的善举?所以咱们就要光明正大地建在明处,还要请县衙定期派员巡视”。
你别说,王炽的想法确实老辣。自古官府就对民间大族聚拢流民心怀芥蒂,即便是王家将这个对外名为“实务学堂”的场所开在了本地人常来游玩的文笔塔下,仍然有不少关于王家豢养私兵、意图不轨的举报。但是,当王家敞开大门请人参观,并且邀请周边其他家族甚至官府派员入内一同学习后,虽然这些被有心人派进来学习的人都受不得繁重的学业课程、体育训练和劳动实践,坚持不住纷纷退出,但也消除了很多猜测。当然,指望没有闲言碎语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