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207章 自治公约与三块顽石(第2页)

防疫卫生令:所有住户,必须无条件使用寨子统一发放、气味刺鼻的“消毒药水”和生石灰。每三日一次,由各户轮流派出壮丁,在专人(一个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做过杂役的跛脚汉子老吴)监督下,对自家屋舍内外、所有行李物品进行彻底喷洒、擦洗、曝晒。公共区域每日清扫洒药。寨内禁止随意倾倒垃圾、污水,违者严惩。此为死令,因香港霍乱横行,寨子绝不容瘟疫蔓延!

这三条铁律,如同三根冰冷的钢钎,深深楔入每个家庭原本相对独立的运转轨道。强制,是它们最鲜明的底色。然而,在霍乱的死亡威胁、陈刘二人不容置疑的权威、以及前期巨大投入的现实压力下,大部分住户选择了沉默的遵从。

学堂里很快响起了参差不齐却充满生气的读书声。起初有父母嘀咕“半大孩子正是帮手的时候”,但当看到自家娃儿歪歪扭扭写出自己的名字,或是算清了一笔小账时,眼里的抗拒便化作了惊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安养棚中,老人围坐晒太阳,孩童在干净的地席上玩耍,妇人们忙碌着烧水、煮粥、照料伤病,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集体的“安心感”在悄然滋生。消毒药水那浓烈刺鼻的气味和生石灰的白色粉末,弥漫在寨子的每一个角落,虽令人不适,却也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疫病恐慌稍稍隔开。

改变城寨内众人生活的,是三条公约。而支撑城寨存活的,其实是统一派工令:寨内所有成年壮劳力(十六至五十五岁男丁及无幼儿拖累的健妇),其工作由居民代表会议下设的“工务组”统一派定。主要任务:一、继续清理寨内废墟,平整土地,搭建更多临时棚屋以容纳新户;二、由工务组挑选技艺精湛者组成“外活小队”,承接寨外铁器打造、木器制作、成衣缝补及搬运力工等活计。所得工钱,扣除必要公共开支(如印兵钱粮、学堂安养物料、消毒药品等)后,按各户劳力贡献及寨内急需程度分配。

寨子的活力与需求如同滚雪球。公约出台一周后,寨子迎来了第二批100户流民。他们挤在演武场的草垫上,行李堆成小山——有挑着铁匠工具的来自佛山、背着缝纫机的来自广州、扛着测绘仪的来自上海。

“咱是‘巧匠队’!”带头的上海人王师傅拍着测绘仪,“我会画图纸,能修洋楼!”

“俺是‘织机王’!”广州来的阿春秀抖开一匹花布,“这机器能织二十种花样!”

陈启沅站在高处喊:“各位手艺人,寨子正缺你们!明儿起,成立‘基建队’修房子、‘外贸队’接洋行订单、‘后勤队’管粮米——每队选个把头,按月领工分!”

人群里炸开了锅。佛山铁匠老陈拍着铁砧:“俺要当基建队把头!俺打的铁比泥瓦匠结实!”

广州阿秀扯着花布:“俺要当外贸队把头!俺的布能换更多米!”

陈启沅笑着摇头:“别急,明儿开代表会,你们自个儿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