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怕丢人与山花符(第2页)
当马队通过一处叫“马头岩”段时,顶部松动石块坠落,一名护卫挥刀劈开落石,碎石击中一匹驮马后腿,造成蹄铁脱落。另一马脚子立即用麻绳捆扎马蹄,队伍被迫停留15分钟。
岔路口处,者黑嫫发现岩壁刻有模糊的白族避邪符号“卍”字符,但另一条岔道留有新鲜马粪。她抓起一把碎石撒入有马粪的岔道,观察了一下,然后对王月生说“这条道应该是棒棒军伪装骗商队走的。不知道是对着咱们还是别人”。
见王月生有些迷惑,他的小队长过来向他解释。原来棒棒军是此地一股土匪的名号,头目“杨铁棒”善使铁头木棍,其他帮众使用标志性武器——竹制短棍当地称“棒棒”。这批土匪与董永寿、董永奎兄弟为首的“保路队”和官府的汛兵被蒙自民众并称三大害。
可能是他们这队并非是棒棒军的目标,所以顺利地通过了这段溶洞。溶洞内发现半截断刀刀柄刻有“临安府”字样,刀刃残留鸦片膏,者黑嫫看后说应该是商队遇劫所留,时间大概在半年前,动手的应该是汛兵。因为一般客商会用鸦片行贿官兵,但没想到对方会直接杀人越货。
出了溶洞,一处岔路山道旁插着被削尖的竹竿,竿头系红布条,者黑嫫说这是棒棒军表示在那段路前设伏肥羊,让其他商队绕行。
走出这段山路,进入一小片盆地。时近秋季,稻谷金黄,田野间点缀着白族人家的稻草人,荷塘中残存的莲蓬随风摇曳。途经草坝(后世蒙自市草坝镇),可见滇越铁路动工前的临时工棚,法国工程师正在勘测线路,准备明年开工。路边岩石上刻有历代马帮用木桩敲出的“盐路标记”,指示水源与岔路方向。
靠近鸡街时,偶遇白族村落,平顶泥墙的土掌房屋顶晾晒着柿饼,孩童向马队投掷石子驱赶。
者黑嫫指挥队伍在村口一棵标志性的古麻栎树,即当地人称的“接风树”处,全员下马,将驮架转向外侧,避免寨内人误认武器朝向己方。者黑嫫解下腰间铜铃系于树干,静默10息,象征对山神与村民的敬畏。取出马队携带的粗盐,撒于树根处。将普洱茶饼掰下一角,用竹片压碎置于石板上,象征“以茶为礼”。盐与茶的组合暗含“共饮苍山雪,同烹洱海月”的和解之意。
然后,者黑嫫双腿微屈,重心下沉,模仿山民劳作姿态,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下巴稍低,眼神避开村民直视。右手平举,掌心向下,五指并拢,象征“压下刀剑”。左手拇指与食指捏合成环,右手食指从环中穿过。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掌心向外,模仿山神祭拜姿势,顺时针转一圈,象征“天地为证”。
随后,者黑嫫用木棍在地面画出“山花符”——类似“卍”字符的螺旋纹,代表“循环不息”,并在符外撒一圈灰烬,划定安全区。右臂伸直指向村寨,掌心向上微翻,表示“邀请”,左手按于左胸,代表“赤诚”。
不多时,村寨派出一名佩戴银饰的少女,将绣有山茶花的白布帕系于马队驮架,表示接受信号。村寨屋顶升起三柱青烟,表示“无事”。者黑嫫向少女交付一包蒙自砂糖,象征甜蜜交易。少女回赠火腿干巴。
王月生当年看电视里四川袍哥或者香港洪门见面时的肢体暗语交流,已感觉眼花缭乱,此时看到这个场景,感觉那些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想了想,巫当年就是人类用来与天地万物进行沟通的存在,他们当时估计就是用这种肢体语言去表达和接受信息。小巫大巫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一个巫掌握的这种交流方式的多少与复杂程度。估计汉族是因为有了文字和其他更高级的沟通方式后,这种形式就少了许多,只在地下社会这些不便用文字和语言直接沟通的环境下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身份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