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城寨招人与林波逃港
者黑嫫在茶马古道上精心维护大客户的时候,大客户在香港九龙寨城的社会实验进入了实施阶段。王月生之所以选择香港做这个试点,主要考虑是:
1、香港被英国人经营多年,对于西方的制度和工商业制度的理解,在华人群体中,可能跟南洋华人一样,最为彻底;
2、香港不像清朝腹地那些地方的宗族势力、地主官绅一体那样太多阻碍;
3、香港现在流民多,容易卷,而且九龙寨城地位特殊,哪些政策推行得不合适,想推倒重来非常容易,大不了把寨内居民全清理出去就好。
所以,王月生跟陈启沅和刘辉初步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一些设想,告诉他们自己希望从一百户左右的规模做起,然后逐渐扩大规模,最多控制在千户左右,在这个层面摸索一下基层自治的可能性。同时,探索一下像当年刘佩云在英国学习过的那个“团结家具工人合作社”一样,建立一个由技术工人共同持股的、仿罗奇代尔原则与工人阶级自治实践的结合。这些东西都是英国人自己在国内都搞的,在殖民地见到了,英国当局不会认为是什么洪水猛兽。而且,以中国几千年来缺乏基层民主和自治的现实来看,目前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
然后二人,其实主要是陈启沅,先是张贴招工启事,以清理城寨、重盖房屋的名义招揽100名力工,但是条件很奇特:
首先是工人前期要从工地的力工开始做起,但自己必须识字,有一技之长,而家属中也必须有人有一技之长,比如能做家具/建筑构件的木工、会做中式服饰/修补的裁缝、能打制农具/五金件的铁匠、砌墙/修屋顶的泥瓦匠、会做油纸伞/草帽的伞匠、识字能教书的教师、懂中医草药的郎中、会记账/算盘的账房先生、擅长大锅饭或广式茶点的厨子、懂靛蓝/扎染布料的染匠、能修机械表的钟表匠、会冲洗照片的摄影匠、会石印/油印的印刷匠。总之,除了自称会算命的,任何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试试。没有工钱;
然后是工作期间可以带父母妻儿,连同自己不超过5人,而家属中也必须有人有一技之长,在城寨提供的临时房屋内或帐篷内住宿;
第三,是工人自身和家庭成员都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无传染病,无不良嗜好,绝对不许抽鸦片。
其实,陈刘二人之前上报和先的方案是首批招收20户家庭作为前期人员,暂时不考虑他们的专业特长,只要感觉一家人老实听话、吃苦耐劳即可。先进城寨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开启大灶提供大锅饭、简单的清洁、临时帐篷的搭建等等。不找有专业特长的,一是初期用不到,但深层次的想法是让后面招进来的有专业技能的人家不被这些“前辈”欺负,毕竟人性中是有这个潜意识的。
林波就是看到这个招工启事后来应聘的一位。林波,原名林阿九,香山县淇澳岛渔民,1895年加入兴中会,因擅长潜水、熟悉珠江口暗礁,被派往香港担任“海上交通员”——为革命党运送枪械、传递密信。他与陈铁生相识于1899年冬,当时陈铁生受孙中山指派到香港联络会党,林伯用渔船将其从澳门偷运至广州,两人志趣相投,从从此以“兄弟”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