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88章 行彝礼与行前卦(第2页)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传统马帮经济衰落,部分家支转型为铁路劳工。这些家支是王月生的云南攻略里打算倚重的重要力量,加之其在后世被民族团结平等的意识浸润多年,所以不自觉地就把这些习惯带了出来。倒让从未被有身份的汉人如此真心礼敬过的彝族族长心里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不惜用色相掩饰尴尬。

王月生也略感尴尬,因为现在是在跟对方以雇主与马锅头的关系在沟通,自己弄个平时见彝族族长的礼节来,弄得不伦不类。于是二人为了避免尴尬,心照不宣地立即转入了商业谈判。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按人头收多少钱,要雇几匹马,前一天就跟马帮这边的大掌柜说好了,都是行情实价。不过者黑嫫提出自己要另带4匹滇马运法国香水、2头阿拉伯骡驮军火箱、1峰单峰驼载鸦片,随队一起走。作为对价,免费把王月生一行从原来说的蒙自加送至王月生的老家,弥勒虹溪镇。

王月生听到还有一骆驼鸦片,眉头紧皱,不过想了想这个年头鸦片光从货币价值上讲,都比银子或者铜钱流通得广,自己和家族及手下能严刑峻法不碰这玩意,但绝对管不住别人。这年头,官府都不管。

二人交谈时,队长带着王月生的人,和马帮的人,已经聚在外面,做好了出发的准备。马帮有四个护卫装扮的人,粗布短褂配皮甲,头缠彝族传统的包头布,腰挎弯刀,肩背火药囊,手持配铜制火药壶的火枪、斜挎云南土刀、背负用于隐蔽袭击弩箭。还有四个是伙夫与帮工装扮,身着靛蓝土布长衫,有人赤脚有人穿草鞋,肩扛竹篓装炊具和药品,手持煮茶的长柄铜壶,背篓里有铁锅、陶罐等马帮专用炊具、治疗瘴气和伤口的草药包,手执马鞭。

王月生的队长这边则是每人一个类似玄奘取经画上,或者说后世电影里宁采臣背的那种藤编大背篓,贴背处伸出一块一直到头顶折出去,形成一个遮阳防雨的檐,背篓将身形半蹲微仰,使木腿撑到地上,人坐在小木板上,这样一条木腿和两条人腿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平面,让人短暂休息恢复体力,同时不用卸载背篓。

背篓里面是一个油布做成的储物包,其实这个储物包是仿造后世苏联在沙俄时期的1910背包的基础上设计并大量装备的1930式军用背包,只不过是材料在麻布的外面加了一层防水的油布,用于应对云南这边常见的雨季。外观类似麻袋、用极简设计理念,采用廉价麻布缝制,内部无分隔层,仅靠麻绳封口,生产成本极低。一体式背带,通过折叠形成环状,需配合胸带固定,虽舒适性差但承重能力强。外部正面有小袋用于存放证件或小物件,两侧有帆布条固定雨披、毛毯等物品。

为防晃动和声响,当年苏军规定从上至下依次放置卫生用品、绑腿、餐具、口粮。这种被戏称为大麻袋的背包适应极端环境。麻布材质抗磨损,适合苏德战场的严寒、泥泞环境,且可临时充当担架、防雨布或伪装布。冷战时期仍被苏军沿用,甚至后世俄乌战争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包因为其实用和便宜,被王月生在营地中和自家商队中大力推广。当然,无论是此时的外国军队,还是后世历史上,都有人机效能更加好的装备,但综合下来性价比还真不如这个,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军用色彩,很容易让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