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82章 红河谷与山神庙(第2页)

当一行人露宿宣光以北的山神庙时,除了王月生,无人知道,在更北的几千里地外的一座山神庙里,露宿着两位大清至尊至贵的人物。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西历1900年8月14日,北京,紫禁城。午时三刻,东直门方向腾起黑烟,俄军重炮的闷响如地龙翻身,震得宫墙簌簌落灰。福祥攥紧腰刀,瞥见护城河对岸的民房燃起冲天大火,火舌舔舐着“义和神团”的残破黄旗。一队浑身是血的武卫军撞开西华门,领头参将嘶吼:“洋鬼子用毒烟!弟兄们眼珠子都化了!”话音未落,东南角楼传来美式春田步枪的脆响,子弹击碎琉璃瓦,碎碴雨点般砸在汉白玉阶上。

申时初,养心殿东暖阁的地砖上,八百里加急文书散落如雪。军机大臣王文韶指尖颤抖,念出通州陷落的战报:“……日军以气球升空窥我布防,炮弹皆中炮台要害。”慈禧的护甲套猛地戳破宣纸:“气球?莫非洋人得了仙法?”小太监蜷在帘后偷听,袖中藏着日本公使馆的密信蜡丸。窗外忽然炸开一声惊雷——原是英军爆破正阳门瓮城,飞石击穿军机处窗棂,半截断指落在《辛丑年粮册》上。

瀛台涵元殿,暮色四合。光绪蜷在冷榻上,指尖摩挲着谭嗣同临刑前托人送进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戊戌年八月十三”,秒针的滴答声与朝阳门的马克沁机枪扫射渐渐同频。北三所方向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崔玉贵带着两个粗使太监疾步穿过月华门。光绪猛地扑到窗前,喉结滚动却发不出声。只见珍妃的藕荷色衣角在暮色中一闪,旋即被井口的黑暗吞噬。

戌时正,储秀宫弥漫着焦糊味,太监李莲英将一摞摞奏折投入铜盆。火光照亮慈禧浮肿的脸,她正对着西洋镜往发髻插蓝布头花:“这颜色太艳……换那支银簪子。”东南方亮起诡异的橘红色,慈禧贴身宫女荣儿知道那是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在燃烧。一支流箭突然钉在雕花门楣上,箭尾绑着法文传单,李莲英扫了一眼便焚毁:“洋鬼子说……要拿老佛爷的头盖骨当酒杯。”

子夜,两辆骡车,慈禧、光绪一辆,隆裕皇后一辆,骡马羸弱,车帷破旧,从神武门角门溜出,车夫刘二攥紧缰绳,掌心全是冷汗。慈禧褪去朝服,穿蓝布衫,梳汉人发髻,自称“乡下老妇人”。慈禧的蓝布衣下露出明黄衬里,光绪灰布长衫,戴瓜皮帽,神色木然,全程沉默,赤脚蜷在车厢角落,怀里死死抱着个青布包袱——后来刘二才知道,里面是半块硬如石头的栗子面窝头。随行人员包括瑾妃、大阿哥溥儁等宗室、载漪、刚毅、荣禄等亲信及李莲英、崔玉贵等十余太监、宫女,护卫不足百人。

逃难队伍绕道景山后街,沿途见联军炮火映红天际,宫人四散奔逃。骡车绕过景山时,美军工兵正在爆破大清门。刘二回头望去,但见午门城楼在爆炸中轰然倾塌,飞溅的丹朱色碎木如血雨漫天。光绪忽然掀开车帘,嘶声念了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话音未落,被慈禧一记耳光打断在硝烟里。沿景山西街出地安门,经西直门向西北方向行进。沿途避开大道,专挑胡同和小路以掩人耳目。

15日抵达昌平阳坊镇时,仍能听到联军枪炮声。地方官早已逃亡,村民闭户。太监向农家乞食,仅得粗玉米窝头,慈禧生平首次啃食,边咽边泣。队伍继续逃窜至八达岭岔道村,因村舍破败无法容身。传闻联军追击,慈禧命弃车步行,脚底磨出血泡,太监背其翻越山路。光绪徒步踉跄,鞋袜尽破,沿途拾农人草鞋暂用。慈禧途中如厕无帷,命宫女围成人墙。光绪因腹泻寻隐蔽处,遭村童掷石讥笑。太监偷窃随行财物,慈禧佯装不知,仅叹:“人到了这份上,还计较什么?”夜间露宿破庙或农家土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