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75章 九龙城寨与送礼港督(第2页)

前厅中草药区百子柜贴红纸标签“川贝母·每钱三文”“云南田七·活血圣品”,学徒踩木梯取药,铜秤砣坠黄铜链叮当作响。墙角竹匾晾晒当归、枸杞,壁挂鹿角与蛇蜕,酸枝木柜陈列“同仁堂”蜜丸、“陈李济”蜡壳药丸。西药区玻璃柜锁存拜耳阿司匹林铁盒、法国奎宁粉,英文标签手写中文译名“金鸡纳霜·治疟如神”。木架上摆德制显微镜、酒精灯,瓷盘盛放手术刀与镊子,镀镍层已斑驳。

后仓樟木箱封存“南洋血竭”“印度乳香”,麻袋堆叠“暹罗犀角”。

账房的柚木柜台摊开苏州码子账本,算盘旁的英制保险箱需两把钥匙同时转动开启。八仙桌配洋玻璃煤油灯,青花瓷壶泡普洱,接待中医把脉问诊与洋行买办密谈。

掌柜是潮汕人陈启沅,穿香云纱短褂,戴金丝圆框眼镜,能辨《本草纲目》与英文药典,袖口藏砒霜小瓶“防身”。学徒是十三岁顺德仔阿福,每日寅时捣药,手背留艾灸烫疤;兼养药宠——竹篓关一只活穿山甲用来镇店招财。

西药专员葡裔混血儿罗莎,懂拉丁文,负责翻译德国药典,颈挂十字架却信黄大仙。

平日里晨间中医提藤箱采购“白虎汤”药材,与掌柜争论“石膏用生用煅”;午时教会医院护工购碘酒纱布,以广东话混英语砍价“半打six便士得唔得?”;更夫敲三更后,三合会“白纸扇”持密信“和”字标银元换王月生版后世西药成份的祖传秘方“中药”。当然,英籍水兵也经常盗卖一些舰船上的物资来此换钱。

所谓“和”字标银元是香港三合会,尤其是“和字头”帮派,内部流通或用于特定交易的标记性货币。香港三合会自19世纪起分化为多个派系,其中“和字头”是重要分支,如“和安乐”(水房)、“和胜和”(胜和)等。“和”字代表帮派名称,刻于银元上表明交易与特定帮派关联。银元上的“和”字类似帮派“暗号”,用于标识资金归属、交易合法性,或作为成员身份凭证,如入会费、分红凭证。

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存在私铸银元现象。三合会通过熔铸正规银元,如墨西哥鹰洋、清朝龙洋,后加刻“和”字,控制特定区域的经济流通。主要在帮派控制的赌场、烟馆、码头使用,用于支付保护费、购买走私品或结算帮派内部债务,外部市场通常不承认其价值。刻有“和”字的银元可避免被警方追查资金来源,同时防止其他帮派冒用。银元上的标记强化帮派权威,持有者可能在帮派内享有特权,如优先分配资源、减免“陀地费”。

后世据《香港三合会档案》记载,20世纪初“和安乐”曾以“和”字银元支付鸦片贸易款项,确保交易仅限内部成员参与。私铸银元成色普遍不足,掺铜或铅,重量略轻于官方银元,但凭借帮派势力强制流通。若被殖民政府查获,持有“和”字银元可能被视为“参与非法结社”的证据,招致逮捕。

但是没有办法,强龙不压地头蛇。哪怕你王月生在英国跟德文郡公爵谈笑风生,在美国跟小摩根勾肩搭背,到这也没人认。倒也不是没人认,这不,香港第十二任港督卜力爵士(sirhenryArthurbke)正在读秘书转呈的一封信。这位卜力爵士属于那种进攻性极强的政客。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卜力负责接管新界。但当地村民强烈反抗,尤其是锦田乡民以锄锹为武器抵抗英军,导致英军动用重武器镇压,最终占领新界。卜力曾试图进一步占领深圳,甚至发布布告称“深圳已属英国领土”,但因英国政府担忧引发更大矛盾,最终于1899年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