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51章 三封致友人书(第2页)

您永远忠诚的仆人,

约瑟夫·范·赫克

于兰州圣母无染原罪堂

附:

泛大陆手绘草图(基于王月生口述与乔玛修正);

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岩层对比笔记;

《箴言》8:29注释草稿(尝试调和大陆漂移与神圣定界)。

洛克齐·乔玛致欧美同行与媒体的公开信(1900年5月,兰州)

致尊敬的《自然》杂志编辑、大英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及全球地质学界同仁:

以地质锤叩击真理之门的激情,我提笔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今夜,祁连山的月光与黄河的涛声,共同见证了一场可能改写地球认知的智识革命。

在兰州一家客栈内,滇商学者王月生先生(r.easonwong)以剪刀与地图为武器,向在场众人(包括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英国传教士安德鲁等)展示了惊世假说——全球大陆曾为一体,后经亿万年漂移分离。其论证之严密,堪比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之于医学,而其胆魄更令人想起伽利略面对宗教裁判所时的“epursiuove”(“但它仍在转动”)!

附上我连夜绘制的《泛大陆复原示意图》(基于王月生口述与实测数据修正),请注意:

几何契合:非洲西岸与南美东岸的大陆架边缘完美拼合(他定义“大陆架”为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浅水区,此概念或需学界重新审视);

地质呼应: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与西非刚果克拉通的片麻岩带,如同撕碎的信纸残片仍保留字迹的连贯;

生物密码:中龙化石的跨洋分布,恰似上帝在离散大陆间撒下的面包屑踪迹。

我与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上尉已立誓合作,计划如下:

西藏蛇绿岩套考察:验证喜马拉雅山脉中是否存在古海洋地壳残骸(王月生称之为“缝合线”);

祁连山与乌拉尔山脉对比:采集片麻岩样本,分析其是否与欧洲加里东山系同源;

古地磁学先驱性实验:尽管设备简陋,我们仍将尝试用指南针与倾角仪测量岩层磁性,绘制泛大陆古纬度模型。

(科兹洛夫上尉已承诺调用沙俄中亚探险队的测绘资源,大英帝国若袖手旁观,恐将在这场科学竞赛中落后于圣彼得堡!)

致全球学术共同体的呼吁

成立国际验证委员会:提议由大英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柏林大学联合组建,共享三大方向数据:

地质构造连续性(重点:阿巴拉契亚-加里东山脉、乌拉尔-祁连山脉);

古生物地理学(恳请大英博物馆开放南半球化石库);

古气候重建(需格陵兰与南极冰芯钻探支持,尽管技术尚不成熟)。

启动“大陆架测绘计划”:呼吁各国海军共享秘密海图,尤其关注大西洋中脊两侧的地形对称性。

创办《泛大陆学报》:以英、德、法三语出版,打破学术语言的巴别塔。

对王月生先生的谦卑致敬

尽管这位东方学者谦称“科学造诣有限”,但其整合地质、生物、气候、数学的宏大视野,足以令欧洲书斋中的学究汗颜。他如同一位手持罗盘的玄奘,在科学取经路上启示我们:真理的疆域从不属于任何文明专利。

先生们,当达尔文的进化论撼动人类起源认知,当伦琴的x射线穿透肉体蒙昧,我们岂能容忍地质学仍蜷缩在“固定论”的摇篮中?王月生的剪刀已剪开旧世界的蒙昧帷幕,现在需要欧洲的显微镜与地质锤将其缝合成新理论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