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曼德拉效应与不要催在做了(第2页)
王月生连滚带爬地跑进系统。其实明明是魂魄进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搞出个连滚带爬的效果的。“系统系统,大事不好,咋还有人记得前面的事啊?”
“时空扰动造成的影响需要时间和空间去逐步稀释和消除”,系统面无表情地回答。什么?你问根本看不见形体的系统怎么会面无表情?许你魂入时连滚带爬,就不兴我面无表情啊。王月生已然无意间与系统进行了一次交锋。
“他们会彻底忘了吗?就是那个什么曼德拉效应。对了,曼德拉是不是你们做的手脚?”
“曼德拉效应(andeeffect)是指许多人共同持有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集体错误记忆现象。这一概念由美国作家菲奥娜?布鲁姆(fionabroo)在2010年提出,名称来源于一个典型例子:许多人错误地记得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ande)在20世纪80年代的监狱中去世,而实际上他于1990年获释,并在2013年才逝世。
曼德拉效应的特点
1.集体性:并非个别人记错,而是大量人群共享同一错误记忆。
2.细节性:通常涉及对标志性事件、形象或文化符号的细节性错误记忆。
3.顽固性:即使面对确凿证据,仍有人坚信自己的记忆正确。
经典案例举例:
很多人以为皮卡丘尾巴尖端是黑色条纹,其实皮卡丘尾巴始终是全黄色
《蒙娜丽莎》有明显笑容,其实蒙娜丽莎的微笑非常微妙
迪士尼《白雪公主》台词\"魔镜啊魔镜\"实际台词是\"魔镜在墙上(agicirroronthewall)\"
可能成因的假说
1.记忆混淆理论
人脑通过联想和重组存储记忆,容易混淆相似信息(如将曼德拉与同期去世的其他反种族隔离领袖混淆)。
2.平行宇宙论(伪科学解释)
部分人认为集体错误记忆是不同宇宙时间线交叉的结果,但无科学依据。
3.信息污染假说
错误信息通过媒体、口述或模因传播,导致群体性记忆扭曲(如网友p图引发误传)。
4.格式塔心理学解释
人类倾向将不完整信息脑补为熟悉模式(如将米老鼠的吊带裤“脑补”成真实存在)。
与普通记错的差异:
普通记错是个体行为,随机性错误,易被证据纠正
曼德拉效应是群体现象(至少数百人),高度一致的特定细节错误,错误记忆者常坚持己见
学术上,
?心理学界普遍将其视为错误记忆(falseory)的群体性表现,与源监控错误(无法追溯记忆来源)有关。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回忆时,海马体会重组记忆片段,导致细节被无意识修改。
?社会心理学强调从众效应和模因传播的放大作用。
如何理性看待
1.保持批判性思维,遇到\"集体记忆\"时主动查证权威资料。
2.理解人脑记忆的非精确性,重要信息应依赖书面记录。
3.警惕利用曼德拉效应传播阴谋论的行为(如宣称\"政府篡改现实\")。”
“然后呢?”王月生等了半天,不见系统继续说下去,忍不住问道,“我又不是要你向我科普啥叫曼德拉效应。我是问曼德拉那件事是不是被其他的时空旅行者篡改过”。
还是没有回答。不过,有时候没有回答就是一种回答。
“好吧”,王月生认怂了,“得做点什么尽快消除影响啊”。
“不要催,在做了”,这次系统倒是秒回。
好吧,系统你先做着,我这边得先回前世了。天该亮了,商队要继续赶路了。
告别驻扎了近一个月的明屋达格山的红色山岩,沿着木扎提河(渭干河支流)向东南行进,穿越拜城盆地,再沿库车河南下至库车绿洲,需穿越雅丹地貌和戈壁滩,部分路段因冬季积雪或冰层覆盖而湿滑,需绕行山麓缓坡,全程约1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