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30章 财货动人心(第2页)

所以,在伯克和几个自然村的小村长看来,商队一下子就出了三四百两银子的好处给大家,这还不算给上工人的工钱,比之之前那些使用含银量仅35%的“沙板钱”支付工钱的商队的气魄要大得太多。

普通的维吾尔村民尽管知道那些水桶对于自己生活的极端重要性,但也心知这些东西大概率会被头人霸占,甚至被官府收走,所以并不是很感冒。但当他们听李大伙计再次重申帐篷里面的东西都是他们可以用工钱换,而且只可以用工钱换,不会对外出售时,纷纷交头接耳,有些动心。因为此地购物十分不便,以往从商队或者干活的东家手里收到的钱,且不说里面是否会掺杂使假,即便拿到了,也要等到去巴扎或者商队来了才有东西可以买。当李大伙计招呼大家进帐篷里面看货时,大家都纷纷攘攘地进去了,转眼间就将这顶可以装40人的帐篷挤得水泄不通。

帐篷里的拥挤,还要多亏展示的货物大多放置在架子上而不是铺在地上,否则真的进不去几个人。因为里面的东西着实不少,而且每样货物后面都标了价格,并用察合台文写了名称和注释。察合台文包含28个阿拉伯字母,并额外添加了4个波斯字母以适应突厥语音位,同时采用元音符号标记系统,与后世1983年标准化后的“老维文”在字母形态和拼写规则上略有差异。后世20世纪30年代后,维吾尔文经历了1930-1940年代的拉丁化和苏联影响区西里尔化改革,但1900年时这些变革尚未发生,察合台文仍为唯一通用文字。众人见那些货物旁标注着:

镀锌铁皮水槽,68个当五红钱,或3袋小麦,可以替代易腐木槽,省水四成;

手动式钢磨,220个当五红钱,或1只成年羊,磨面速度提升8倍,出粉率提高一成半;

复合弓形木锯,85个当五红钱,或20张羔羊皮,伐木效率提升5倍,适应胡杨木纹理;

铸铁柴火炉,150个当五红钱,或5车胡杨柴,比火塘热七成,柴火省五成;

镀锡铁皮茶叶罐,28个当五红钱,或1匹粗棉布防潮防虫,保香比陶罐多半年;

德国橡胶雨靴(其实是硫化橡胶),75个当五红钱,或2袋沙枣,防盐咬(防盐碱腐蚀的意思),可穿3年(当地传统毡靴仅3月);

加厚帆布帐篷,320个当五红钱,或1头毛驴,能吹开木门的风它都站得住(八级风),比毡房暖和2倍;

英国钢饭盆套装(后世的304不锈钢餐具9件套,2碗2盘1盆2双筷子2个勺子),24个当五红钱,永不生锈

后面还有的就是众人平时接触过的茶砖、砂糖、盐巴、煤油灯、火柴之类的东西了,价格普遍比巴扎或者以往商队的价格便宜一成。

晚清新疆流通的主要货币为“红钱”,亦称“普尔钱”,由清政府在当地铸造,1枚红钱通常相当于内地制钱5文(“当五钱”)或10文(“当十钱”)。例如,光绪年间新疆红钱1枚等于内地制钱5文。1900年前后,新疆银钱比价波动较大,1两白银约合红钱400文,即相当于内地制钱2000文。

王月生其实就是把后世倒腾过来的货物把人民币换成当五红钱来标价。按照后世的麦当劳比价原理,前世此时的主食馕1个要2-5文红钱,后世也是2-5元,所以王月生感觉自己是平进平出,并未赚当地维吾尔劳工的钱。不过他忘了计算后世工业品对于主食的比价是远低于前世此时的,换言之,他倒卖过来的所有工业品的价格都远低于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工业品,所以对于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当地人来讲,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不是李掌柜走前带李大伙计拜访伯克时再三强调这些货是赔本让利给干活的工人的,还应了一堆东西,否则伯克都想立马借钱把这些全包下来拿去贩运了,转手就是两三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