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29章 掌柜的年薪和村民的过冬物资(第3页)

吐尔迪注意到这队人马的冰爪钉是精钢锻造,比去年库车参将亲兵穿的德国军靴还亮三分。不用问,也是后世的产品。

\"按叶尔羌巴扎的规矩,壮丁日薪八个铜子,咱们这是冬天的差事,加俩铜子,壮丁日薪十个铜元,或折合三斤天津机磨白面。当然,也可以换咱们身后的这些物事。不过说好了,只能用工钱来换,不能光花钱买。东家贴着本呢\"。李大伙计呵出的白气在须梢凝成冰珠,察合台语带着奇台驿道的沙砾味。他身后伙计正卸下些怪物件。

众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坎土曼头。坎土曼(??????\ketn)是维吾尔族传统农具中的核心工具,其\"头\"特指该工具的金属铲头部分。唐代原型为突厥人的\"库尔干\",平头直刃。清代时受准噶尔锻铁技术影响,发展出弧面分土设计。传统规格为铲头弧形铁板,宽18-22,厚3-5,是主要耕作部件,承担掘土、碎土功能。刃口淬火锻打,角度55-60度,用于切入硬质土壤,抗磨损。颈部是长15的锥形铁管,连接木柄,传递杠杆力。柄孔直径3.5适配本地沙枣木或胡杨木柄。

设计上,它的重心前移12,挥动时惯性力矩达28n·,比汉地铁锹省力40%。弧形曲面符合帕米尔高原黄土层剪切应力分布。材质上,传统使用熟铁包钢法,刃口夹锻高碳钢(乌兹钢残料),硬度hrc48-52。王月生带来的现代改良版采用65n弹簧钢,硬度达hrc55。参照1950年代新疆八一钢铁厂量产标准化坎土曼头,重量从2.8kg降至1.9kg,并采用现代激光切割锰钢一体成型,加入防粘土纳米涂层,寿命提升6倍。

这种坎土曼在当地的农事适配性上比汉地的锄头更为适用。开荒效率较木犁快3倍,1人每日可开垦戈壁地0.3亩。节水优势更是明显,垄沟精度±2,较内地铁锹减少灌溉水浪费35%。历史上,当地男性墓穴左侧必陪葬生前所用坎土曼,南疆农村订婚需送99个手工锻打坎土曼头。此工具在干旱区农业中的地位,相当于江南水田的曲辕犁,是其生态环境与文明形态共同塑造的技术结晶。对于当地人来讲,不但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更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群围上来的维吾尔汉子颇有经验地拎起一把坎土曼头,装上一根每家都预留了不少的胡杨木柄,一上手便感觉比自家的轻巧了好多,再轮起来往天寒地冻的硬土上一刨,没感觉怎么用力,刃口就轻松地切入冻土中,虽然不是很深,但如果是天暖了,肯定一下子就是深深的一个切口。不禁纷纷用当地话赞叹道:

??????????????????\"这玩意把硬土变酥了!\"

?????????????????????\"手不酸,仿佛有鱼油润滑\"

??????????????????\"这坎土曼会说话\"

???????????????\"刃纹如野马肋排般细密\"(这是称赞淬火纹路均匀)

????????????????\"七层钢的精华\"(这是看出了折叠锻打工艺)

\"??????????????????????????六年婚姻固,七年坎土曼\"(莫非七年之痒就是这些维吾尔大叔们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