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佛洞擒谍与掌柜奇谋(第2页)
河谷对岸的台地传来狼嚎,商队急忙点燃掺了硫磺的驼粪堆。跳跃的火光中,第27窟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忽明忽暗,壁画上的虎群与现实的狼眼在暮色中重叠。随后,一队瘸腿的清军骑兵举着火把沿河巡逻,声称搜查“私运佛首的奸商”,实则用枪托敲诈商队两包俄国白糖。火把的光掠过第205窟,照亮供养人画像上的回鹘文题记——这些文字将在1906年被日本探险队切割盗走。
待巡逻队走后,除了守夜人,营地很快陷入沉寂,大家都被整天的赶路耗尽了精力。王月生偷偷潜入千佛洞,发现自己并非唯一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人。那位自称甘肃皮货商的汉子居然在后世编号第14窟内,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技术镁光灯偷拍《弥勒经变图》。镁粉燃烧的瞬间,壁画上青绿色的山林神祗如魑魅显形,惊得洞外骆驼嘶鸣。王月生暗笑一声,取出一把泰瑟枪冲着他的后背扣动了扳机。随着一阵滋滋声,那个汉子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王月生从他怀中搜出了那块怀表。
王月生回到帐篷中,把玩着那块怀表,却发了愁。他原想着是将这个行迹已经暴露的外国间谍惊走,然后用系统的力量剥离那些壁画,把一切责任都归在这个间谍身上。不过想到后世历史上的勒柯克破坏性手段割走的壁画至少有500平米,这么大规模的壁画消失必然会在当地造成轰动性事件。佛教在新疆早已衰落,当地穆斯林(维吾尔族)对佛教遗迹缺乏认同,视壁画为“异教遗物”。虽有守窟喇嘛桑吉这些年尽力维持,但如果出现什么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恐怕这些洞窟里的文物还没被外国人盗走,就已被当做惹事的异端被当地人毁灭。至于将这个遗迹隐藏起来,那根本不可能。在绵延3公里的山上,散布着200多个石窟,内存壁画有上万平方米,还有不少彩绘塑像。这些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衰落于公元9世纪,比自己后面要动手的敦煌莫高窟还要早300年。
想了半天,只有利用此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自然条件,狐假虎威,用那块令牌做些文章了。
第二天一早,王月生找到了李掌柜,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自己昨晚查到一个探子,觉得应该是有外国人看上了洞窟里的几样东西。看看李掌柜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保护好这片地方,最好不用自己出面。王月生自己不想出面,是自认自己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前世,都不会玩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尤其在前世,还要动辄下跪,这个是他这个后世人在前世哪怕过了这么多年都迈过不去的心理上的槛。而古人所说的车船店脚牙,都是要跟各种官面和黑暗势力打交道的行家里手,让他们出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才是各尽所能。
李掌柜丝毫不奇怪,说“难怪那个搭伙的甘肃汉子今儿一大早就离队了呢。大人(自从王月生给他看过令牌后他就改口称大人了)做的是对的,别说您是官家的探子,就是我们这种商队,都得给官家捎带私密物件或者提供沿途见闻,外国商队也是一样。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最好别随便取他性命”。
李掌柜思索了一番,又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民间和官面上一起协力办理。大人知道此地是回区,当地的回人早对佛家的洞窟造像心生不满,不如以“防止宗教冲突、维护圣地安宁”为由,由伯克(维吾尔宗教领袖)出面请求将这些洞窟封存。这样,里面的东西有了保护,再有外来人想拆封盗取,当地回人也不会视而不见。当然,官家也必须出面。此地正位于古龟兹(后世库车)至阿克苏的交通要道上,官府的“台站”(驿站兼军事据点)和卡伦(满语“哨所”)本就承担维护商路安全、稽查走私的职能。若以保护商路名义派驻士兵,既能掩盖保护洞窟的真实目的,又合朝廷办事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