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27章 喀什谍影与阿克苏城防(第3页)

老城内的“阿克萨赖经学院”教授《古兰经》与波斯语,学生暗中传抄泛突厥主义诗歌。新城“普润书院”教授四书五经,但生徒稀少,院长叹道:“科举不及于边陲,书生不如贩玉郎”。俄商的“俄亚洋行”以卢布低价收购羊毛,高价倾销火柴、煤油,店员暗中测绘周边地形。伪装成瑞典传教士的英国间谍,以医疗所为掩护,用奎宁片换取伯克(地方头人)的驿道通行情报。

这些王月生并不知道。后世他出差时曾去过阿克苏,此时故地重游,感觉颇为有趣。阿克苏长绒棉以“白如雪、韧如丝”闻名,俄商打包成捆,经伊犁运往莫斯科纺织厂。这里还是和田玉中转站,玉石匠人在巴扎当场剖石,赌石客围观下注,碎玉料被孩童捡去磨成护身符。王月生后世就很喜欢的木纳格葡萄在秋季的最后一茬收获被制成葡萄干,用桑皮纸包成砖块,远销印度。阿克苏苹果尚未改良为后世的“冰糖心”,但已以脆甜闻名,商人用毛驴驮运至库车制作果脯。堆成小山的恰玛古(芜菁)是冬季主食,被汉人戏称“戈壁人参”。铜器巷的工匠用祖传模具铸造洗手壶(阿不都壶),壶身錾刻波斯风格花纹,俄国军官订购作纪念品。地毯作坊里的羊毛地毯用茜草与核桃皮染色,图案混入汉式“寿”字纹以迎合内地客商。王月生很喜欢柯尔克孜猎人的野山羊腿,小贩收购后用红柳枝穿烤,撒俄国辣椒粉,很多汉人嫌膻,但王月生感觉味道胜过很多后世羊排。

自从王月生进入国境,就开始关注清军各地驻防和军备情况。有时他感觉自己都像个外国的探子。但他发现无须专业的特务,只要稍微留心,花些小钱,就很容易从民间获取当地的军事信息。比如此时阿克苏驻防清军约500人,含骑兵百人,马匹瘦弱;步兵300人,装备混杂,既有江南制造局步枪,也有土制抬枪;炮兵20人,仅存两门康熙年间“神威将军”铜炮,作礼炮用;唯一一门德制克虏伯炮被俄商“借”去展览,再无归还。

军备废弛,军械库中堆满生锈刀矛这个信息是泡澡时无意间听到的,但亲眼看到了城北盐水沟卡伦仅有十名老弱兵丁驻守。秋日寒风穿破营房纸窗,士兵以烤沙枣充饥,俄商驼队经此时,哨兵低头佯睡,任其通行。甚至还可以打听到城郊发现匿名传单,以察合台文书写“驱汉抗俄”,办事大臣派兵搜捕,却只抓到替罪羊——一名醉酒吟诗的维吾尔鞋匠。还有汉人哥老会曾密谋串联劫军械库,后来打听到军械库的实情后断然放弃计划这种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