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22章 货未丢,人折半(第2页)

第八天起,商队进入了进入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棉花田如雪覆野,灌溉渠纵横如网,9月正逢采摘季,空气中浮满棉絮。每天的行进速度比前几日稍快,从20-25公里\/日提到了30-40公里\/日,但须频繁停靠补给。第十二天,到了浩罕城。继续前行了两天,到达了马尔吉兰。途中扎营废弃的苏菲驿站哈纳卡时,夜半突厥斯坦盗马贼袭营,镖师群起迎击,将贼惊走。

第15天,从马尔吉兰出发,平原渐入阿赖山脉北麓,砾石坡地嶙峋,驼掌铁钉磨损加剧。铁匠以烧红匕首熔铅补驼掌钉,灼烟引来秃鹫盘旋。在一处部落关卡前,吉尔吉斯头人率骑堵路,索要“山神税”——每驼一峰缴砖茶两块。李掌柜以茶换得精通俄语与柯尔克孜语的向导艾达尔,并获赠狼髀骨护符。这个向导不白请的,他带着商队循着刻箭簇与野山羊的古突厥岩画避开了流沙沟壑,节省了商队一天的时间到达加里宁阿巴德。

从加里宁阿巴德到奥什途中要经过克孜勒苏河。9月山雪消融,河水暴涨,木桥早被冲毁,渡口仅存锈蚀铁链。商队卸货分装羊皮筏,还将两头病驼宰杀取皮,充气缝合,骆驼泅渡,青壮拉铁链横渡。一筏倾覆,三驮货物沉河,一镖师跃水抢救,被急流卷走。河对岸的吉尔吉斯渔民不但眼睁睁看着商队涉险不救,反而禁止商队登岸,索要“河神钱”。李掌柜向岸上抛了十几块砖茶,趁渔夫们争抢之际,率队急行,终于在出发的第二十天赶到了奥什。

奥什城郊葡萄园连绵,桑树下晾晒的紫葡萄干甜香扑鼻。城内则一反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古训,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也出刁民,巴扎内乌兹别克马贩上来兜售,李掌柜以银针刺马耳,发现马耳充血,系以病马充良驹,当众揭穿,反被马贩围殴,商队群起反击,连王月生这样的斯文人也不禁动了手。而其他人见怪不怪,无人理睬。等这边斗殴平息,马贩及同伙退去后,不多时,巴扎的另一处地方又起了争斗。

出城前哥萨克检查货队,不但勒索财物,还强拉走了一个镖师当壮丁。李掌柜只得往其手里塞了点钱,约好下程来赎他。随后,王月生听到首驼脖子上的悬铃声变成了“一长四短”,但也未在意。他不知道的是,这是祁县商队的语音密码,意思是“货未丢,人折半”。

奥什之后就是回国途中俄国境内最凶险的路段。不但有高山峻岭阻隔,更有沙俄和清军在边境线上往来搏杀带来的重重风险。

第16日,出了奥什,沿克孜勒苏河上游河谷前行,两岸悬崖如斧劈,谷底砾石密布,驼掌铁钉崩裂声不绝,铁匠时不时要熔铅补钉,并混入碎瓷粉增耐磨。到了岩壁通道最狭窄的路段,又遇到部落税关,这次是柯尔克孜头人率骑手拦路,索要“雪山过路费”——每驼一峰缴砖茶一块、火药一筒。

李掌柜笑着迎上去跟头人出示上次从国内往塔什干的路上,过此关卡时与这位头人割掌滴血入酒共饮签“血誓庇护”时掌上留的伤痕,也被头人笑着告知那是上次的庇护,这次是新的庇护。商队只得留下过路费,继续在岩壁上行进。没有走出这段悬崖,就已入夜,必须就地驻扎。众人将货箱垒成防狼墙,山风凛冽,值夜者唱的山西梆子《走西口》被风送入山谷,回声如鬼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