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18章 魔鬼城与黑沙暴(第2页)

交了加速费通关后,商队一路不停。因为驿站内的各种费用惊人,若非必要,没人愿意在那里滞留。当王月生检查完孩子恢复的情况,从大车上下来时,十二辆大轱辘马车正轧过干裂的河床。车辕上挂的铜铃铛撞出碎响,惊起芦苇丛中灰雁扑棱棱飞向咸海方向。阿拜把半袋马奶酒扔进他怀里,酒囊上还带着体温。“明天过穆戈贾尔山口”,刀疤汉子指向天际线处锯齿状的黑影,“那儿埋着去年整支波斯商队。”

第4天,商队绕过穆戈贾尔山低矮支脉,进入碎石荒漠区,白天地表温度超50°c。夜幕降临之际,大家扎营于干涸河床。夜间风起,远远传来凄厉呼啸,似哀嚎、战马嘶鸣或女人恸哭,惊得王月生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守夜的汉子笑说,“大夫,那是魔鬼城的亡灵低语,离咱们远着呢。明天白天会从那里经过,只要不是夜里进去就没问题”。

黎明队伍启程,随着天光慢慢亮了起来,远处似乎出现了一座中世纪要塞的废墟。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慢慢看出是一片巨石丛林。旭日东升,阳光洒了过来,岩体泛金红色,铁质氧化层如熔铁流淌。待走到近前,只见一座座高约20-30米的岩柱列阵在前,主体为经千万年风化形成的河湖相沉积岩,岩层交替出现含氧化铁的红褐色砂岩、含石膏的灰白色泥岩与火山碎屑形成的黑色砾岩,条纹状堆积如千层蛋糕。岩壁布满风沙高速撞击与盐结晶膨胀共同造成的蜂窝状孔洞。顶部横向岩层较硬,形成“屋檐”,而侧壁的石头被风化后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能称为“骆驼岩”,是被风蚀凹槽形似驼峰与垂首轮廓;有的可叫“鹰喙台”,尖锐岩刃如猛禽俯冲。石林岩壁间裂隙曲折如蛛网,形成迷阵通道,宽处可容驼队穿行,窄处仅一人侧身挤过。在一处商队的地标“秃鹫岩”,这座砂岩风化形成的柱状奇观下,有游牧民堆砌祈福的敖包。

荒凉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动物的杀机。夜里可听到坡岗处传来的狼嚎,为防狼群夜袭,哨兵持火把巡逻,焚烧狼粪,因为游牧民经验是狼忌同类死亡气息。至于岩石缝中的毒蛇与蝎子,在中途阴凉处小憩时必须严加防范。第5天就有个开路的队员被咬伤,随后的队长阿拜没等王月生过来查看,就已将随身带的马齿苋捣碎外敷。看着似乎肢体上的黑气还有随血上涌的迹象,就想用烧红匕首灼伤口。幸好此时王月生从队尾骑骆驼赶了过来,检查了伤口后,紧急注射蛇毒血清,应该无大碍。晚上宿营时,大家在营地周围撒硫磺粉驱赶这些毒物。

第7天,行近正午,气温比前一日更高,几达50°c。商队正准备寻地休息,忽然,后队压阵的一名队员纵马,哦,不对,纵骆驼奔来,一路高呼karaboran,王月生一怔,被系统灌输了哈萨克语的他自然听出这是哈萨克语“?apa6opa?”,意为“黑色风暴”。此时商队的众人也纷纷回头观看,只见天际泛起浑浊的土黄色,如煮沸的小米粥;很快逼近转为赤褐色,最后遮蔽天日的黑灰色。即便是从未见过此景的王月生也知道,沙尘暴来了。沙墙高度达200-300米,如移动的山脉,顶部翻滚如沸水。近地面螺旋状“沙蛇”疾速游走,卷起拳头大的砾石。低频轰鸣如万马奔腾,夹杂砂砾撞击帐篷的“噼啪”声,似霰弹扫射;风压撕扯耳膜,人畜对话需贴耳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