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国内衰闻与个人喜讯(第3页)
可能正是以这些人为代表的欧洲人的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不惧未知的精神,才让欧洲人能够实现大航海和大发现,为自己种族的工业化和技术腾飞打下了基础。所以,有时王月生觉得,自己让中国人走出来到那些发达国家去学习生活体验都千难万难,如果让他们去比中国还要荒蛮的化外之地去探险,真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只好动用那些亡命之徒了。
圣诞节过后,王月生又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英法德联络了自己安排的人手,检查了之前布局完成的情况,拜访各地的合作者,包括专程向汤姆逊主任表示了感谢。2月份在法国时,恰好当年的中国新年在2月10日,想起当年在英吉利海峡船上有一面之缘的张德彝,决定去清国驻法公使馆找这位把自己当子侄看的老人拜个年。到了公使馆一打听,才知道张德彝已不在代理参赞任上,调去俄国了。但巧的是,张德彝最近刚来法国出差,此时正在使馆内。
张德彝闻门房报,得知王月生前来拜会,非常高兴,直接迎出门外,嘘寒问暖一番后,迎进使馆。待得王月生请求将身后跟随的一辆出租马车上整整一车的礼物都带进来后,无论是门卫还是老张都大吃一惊。见过过年送礼的,没见过这么送礼的。
其实,王月生这次来找老张,主要是想通过他结识一下在法国留学的福建船政的学员。随着自己计划中回国的日期日渐临近,有些事情该着手筹备起来了。中日甲午海战和中法马尾海战后,清朝培养的海军力量为之一空。后世从北洋到国民政府,海军力量都是以福建系为骨干。自己的陆军训练和装备可以从后世的解放军发展成长历程中学习大量现成的知识,但是,后世新中国海军的起点和发展历程,对于前世的自己对海军的设想,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体系都没什么参考性,必须仰仗本时空的人才。大清往英国也派了不少军事人员留学,但是,王月生不知道自己在拯救革命先行者的过程中有没有被驻英使馆方面注意到,而且那里没有熟人,所以并未打算通过官方人士的引荐与那批人建立联系。
其实这也是王月生不求甚解地犯了错误。虽然早在1875年,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成果,为培养本土海军技术人才,在法国顾问日意格建议下,就开始选派学生赴欧学习。然后在1875年5月、1877年3月和1881年12月分批选派了5、28和10名官派留学生赴法学习造船与海军工程,但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灭后,清朝海军留学计划中断,直至20世纪初恢复,但重心转向日本。此时在法国并无官派的海军相关留学生。